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06 10:23:56
◎“我們非常重視技術和問題的匹配,新技術在驅動不同產業變革時,其落地周期、先后順序不盡相同,我們傾向于先找到產業變革的關鍵點,再來看什么樣的技術與其匹配,能夠帶來效率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2021年的股權投資市場熱度空前,來自清科研究數據顯示,去年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雙雙增長,均超過疫情前水平并再創歷史新高,投資案例數為12327起、同比上升63.1%,投資總金額達14228.7億元、同比上升60.4%。從行業分布來看,科技依然是投資主線,以3166起案例數量位居榜首,大額融資案例也多集中于此。
“相比于我剛進入投資行業時,當下科技投資的關注顯然更高,市場更熱,競爭也更加激烈。”在近日的專訪中,線性資本董事總經理鄭燦向記者描述他感受到的變化。他于2017年加入線性資本,負責應用科技領域的投資。
線性資本是地平線機器人、特贊等公司的天使投資方,目前共管理九只基金,規模約20億美元,數據應用、數據基礎設施和前沿科技應用領域是其主要投資方向。展望新一年,鄭燦認為,2022年科技投資依然是沙漠里的綠洲,產業數字化進程也將持續加速,線性資本對前沿技術驅動產業效率提升的投資前景保持長期樂觀。
加入線性資本前,鄭燦曾就職于摩根士丹利技術部,負責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易后平臺搭建,并非投資背景出身。“線性資本的投資人以技術背景居多,這是我們區別于其他投資機構的一個特色。”鄭燦向記者介紹道,“面對技術驅動產業變革這一大的投資主題,技術背景的投資人可能會有不一樣的體感。比如,我們會更多思考不同產業的變革會如何發生,過程中可能遇到什么樣的阻力,技術對行業效率的拉升能演進到什么樣的高度,因此也會得出一些非共識的結論。”
談及線性資本的投資方法,鄭燦表示,其關注的是在理論界相對成熟的新技術,哪些能夠最先被應用到產業中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非常重視技術和問題的匹配,新技術在驅動不同產業變革時,其落地周期、先后順序不盡相同,我們傾向于先找到產業變革的關鍵點,再來看什么樣的技術與其匹配,能夠帶來效率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
“相比于我剛進入投資行業時,當下科技投資的關注顯然更高,市場更熱。近兩年來,更多的基金開始將投資階段前移,投早投小,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于投資人而言,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判斷,去年我們投資最快的項目從見到創始人到決定投資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鄭燦告訴每經記者,“之前大家對這一領域投入的精力和資金遠遠不夠,現在科技投資已然成為主流,我們很高興看到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來幫助科技企業成長。”
產業數字化是線性資本重點關注的投資領域,“不同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產業發展歷程、標準化程度、市場成熟度、關鍵人物對技術的接受程度等,當前先進制造、金融等行業數字化進程相對更快,其他傳統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則較為緩慢。”鄭燦認為。
據他介紹,線性資本內部每年都會觀察各個行業的變化,尤其是數據與技術結合上的變化,“我們會著重考察行業數據現有質量、數據現有數量、技術整合難度、傳統利益方成熟度、市場規模和市場成熟點這六個維度,并為其分別打分,由此計算出我們對這個市場的投資優先級評分,現階段,工業、生物醫藥、能源等行業的數字化進程我們會優先關注。”
工業互聯近幾年來是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熱點,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正不斷涌現。“事實上,數據智能在工業領域落地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因為其底子相對薄弱、從業人員接受度低,在投資過程中我們看到在有些細分賽道,要么是設計尚未實現數字化,要么是生產沒有數字化,又或是二者都已實現數字化,但數據沒有打通,只有產業鏈條的前后端都實現數字化,且數據互通互聯,整個產業才有數字化的可能。”鄭燦表示。
而在數據已經打通、數字化進程相對較快的賽道,鄭燦表示其會重點關注創業公司的產品或解決方案是否真正實現、以及實現了多大程度的降本增效。“我們希望投資的是能夠大幅提升產業效率的項目,但目前市場上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做到這一目標的其實很少,早年間很多項目只是把數據聚集起來、上云而已,并沒有把數據用起來,這樣的數字化意義并不大。”
除了工業,生物醫藥行業的數字化進程也是線性資本所看好的。據鄭燦觀察,生物醫藥領域專業壁壘很高,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這一行業相對封閉,從業人員做設計、做實驗的方法仍然比較傳統,可以稱得上是數據智能的洼地。近幾年來,隨著跨界人才的豐富,生物技術與數字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涌現出一些新產品。“我們認為技術驅動生物醫藥創新的歷史性機遇已經出現,并且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在這一賽道線性資本去年投資了望石智慧、尋百會生物等多家創新公司。”
在驅動產業變革之外,下一代數字化技術本身的進展同樣值得關注。出版于1992年的《雪崩》將脫胎于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人造空間稱之為“元宇宙”,29年后,這一概念吸納了XR、AI、區塊鏈等日趨成熟的新技術,成為去年創投圈當之無愧的新風口。連接虛擬和現實,豐富人的感知、提升體驗,元宇宙被視為是下一代互聯網、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引得投資人青睞,具體來看,VR/AR、虛擬人、游戲、社交等四個細分領域在2021年頗受關注。
事實上,過去幾年曾出現過關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投資熱潮,但彼時硬件和底層技術均不盡成熟。鄭燦認為,更真實、更沉浸的交互體驗是一個確定性的投資機遇,當下顯示技術、算法等基礎設施已然接近商業化臨界點,“無論是硬件,還是物聯網、VR、圖形渲染等技術都能為用戶沉浸式體驗帶來巨大提升,VR頭顯設備的出貨量和用戶量均處于增長狀態,Oculus Quest 2銷量更是超百萬,我們相信元宇宙以及新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注意到,在這一領域,此前線性資本曾投資實時渲染引擎公司粒界科技、消費級AR智能眼鏡研發商光粒科技、增強實時視頻制作公司視見睿來等。鄭燦認為,當前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優質內容稀缺,內容生態亟待完善,制作成本也需要借助更新的技術手段進一步降低。此外,在元宇宙生態中,隨著眾多場景的搭建會催生更多數字資產,在數字資產制作和流通這一領域,也存在諸多投資機會,線性資本近期在數字資產制作方面也投資了一家公司。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