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春天里的機構聲音 | 又一家基金公司發聲!七位基金經理集體剖析市場調整原因、投資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6 19:37:43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讓不少投資者感到相當受傷,近期不少基金公司開始不斷發聲,除了自購以外,也針對市場的看法給出不少觀點。今日,記者注意到,金鷹基金旗下七位基金經理也集體發聲,不僅分析市場調整原因,也對今年的投資給出方向。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調整,讓不少投資者感到相當受傷,近期不少基金公司開始不斷發聲,除了自購以外,也針對市場的看法給出不少觀點。今日,記者注意到,金鷹基金旗下七位基金經理也集體發聲,不僅分析市場調整原因,也對今年的投資給出方向。

具體從這七位基金經理的觀點來看:

1、陳立:2022年關注兩大主線

陳立首先分析了市場調整的原因,他認為:“市場調整主要源自幾方面原因,一是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有所增多。二是從行業層面而言,以新能源、CXO為代表的高景氣行業,短期估值相對較高,增長預期較為充分,此前交易較為擁擠,基本面邊際無利好甚至略有利空,調整就較為劇烈。”

不過陳立也表示:“當前不宜過度悲觀。就新能源車板塊而言,中長期成長核心邏輯并沒有破壞,在短期下跌后,估值已調整至相對合理的位置,后續我們將關注排產、訂單等行業數據的驗證。宏觀方面不宜低估‘穩增長’的貨幣、財政政策力度,相關政策將陸續落地,或將幫助市場修復預期,提振信心。”

具體到策略方面,陳立認為,“2022年單一板塊集中持續大漲的概率可能下降,市場的投資機會或將相對均衡。主要關注兩大主線:一是,繼續把握以能源革命推動的產業變革機遇,包括光伏、風電,以及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為代表的上游資源、整車、零部件等板塊。二是,關注內需驅動、景氣保持穩定或上升的行業,包括醫療健康、食品飲料、養殖等。”

2、韓廣哲:仍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景氣度好的方向

韓廣哲是去年投資者關注度比較高的一位基金經理,去年業績躋身前20。他表示:“投資要擁抱變化,核心還是在于找到在自己投資框架之內,行業增量空間大、增速較快、保持領先的中大市值公司,爭取能夠取得持續增長。這樣的機會也是長期值得布局的,不會依據過于短期的情況影響到自己的組合。”

具體到行業層面,韓廣哲指出:“后續需要做進一步的聚焦,仍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景氣度好的方向,醫藥中關注CXO、生物醫藥、創新藥等主要方向。目前新能源板塊各個細分子行業龍頭公司的估值,相對還是在合理的中樞范圍之內,具備盈利較快增長的保護。如果疫情得到較好改善,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消費、免稅、出行、航空等領域也可能會有機會。從地緣政治、供應鏈安全、產業升級角度來說,制造業對未來中國整體競爭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關注制造設備、基因與細胞治療、CXO上游原料、制藥設備等。”

3、陳穎:大盤股、藍籌或有階段性的機會

基金經理陳穎表示:“未來兩三年預計大盤股或藍籌每年都或將有階段性的機會,但結構性機會反而可能是未來幾年的主旋律。2022年經濟壓力較大,整體相對較難判斷,但仍可能有細分的結構性機會,由此需要結合中觀產業政策去做一些局部的投資。

具體到行業方面,陳穎表示:“目前較為關注計算機和傳媒等低位的價值成長股。原因包括:一是,通過行業對比,目前計算機和傳媒的估值相對偏低。二是,從5G應用普及和發展的角度,以及國家對數字經濟的支持進行分析,更偏向在未來至少一到兩個季度,在計算機和傳媒這些行業里面做阿爾法的挖掘。此外,較為關注的細分行業賽道,包括金融IT、信創、汽車智能化、AI和原創IP及內容等方向,近期投資策略,整體會選擇在穩增長和成長里面去做平衡,同時會兼顧一些順周期的行業。”

4、倪超:短期關注2021年年報業績

基金經理倪超表示:“短期來看,一方面,我認為很多成長板塊里的優秀個股已經跌到增速和估值匹配度較好的位置。短期關注點將集中到2021年年報的業績預告的公布,找到真正的成長股,從競爭壁壘和成長的持續性角度篩選股票。另一方面,密切跟蹤穩增長的方向和力度,傳統基建的角度在大水利一些細分方向找增速高的方向;新基建領域傾向于在通信、光伏和海上風電等領域尋找標的。”

5、楊曉斌:2022年大小盤風格或有望逐步收斂

基金經理楊曉斌表示:“我們認為市場機會或將逐步倒向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行的順周期行業,2022年大小盤風格或有望逐步收斂。”

具體到行業配置上,楊曉斌指出:“短期我們將提高組合均衡度,科技成長領域會提高估值門檻,并密切跟蹤基本面變化,選擇業績確定性高的品種,關注景氣度改善且估值具備性價比的新能源中下游環節(光伏組件、電池、風電零部件),景氣復蘇的電子消費品(消費電子)以及國產替代相關的半導體設備,兼顧調結構和穩增長的G端領域(工業軟件、網絡安全),謹記個股上需確認業績是否足夠確定。同時,持續關注大眾消費和逆周期等品種的機會,可特別關注有強提價預期的品類,受益于信用擴張的可選消費品,地產、消費建材、家電和建筑機械等。”

6、樊勇:市場低估了電動車的成長性

基金經理樊勇主要是對新能源車板塊進行了分析,在他看來,“短期市場調整的原因包括:其一,市場對補貼退坡后銷量增速的擔憂。其二、一季度是淡季,短期銷量疲軟,進一步加劇擔憂。其三、前期漲幅較大,疊加市場向中小市值調整。我認為,市場低估了電動車的成長性,補貼目前并不是影響電動車的核心因素,消費者已經認可電動車的安全性、高性能、便利性。更多的是短期資金博弈。”

不過樊勇也表示中長期關注電動車的核心邏輯依然不變,“一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向好,行業在2021年底全球滲透率僅7%左右,未來5年,電動車行業或將處于快速成長期。二是,電動車行業盈利穩定增長,電動車銷量高速增長的背后,相關整車加速推出車型,相關供應鏈盈利或得到快速增長。三是,整體估值沒有泡沫。目前行業估值中樞2022年在30倍~40倍,未來行業或達到每年30%以上增速,估值沒有泡沫。”樊勇進一步說道。

7、林龍軍:今年最重要的可能是估值

基金經理林龍軍從股債兩方面都進行了分析,其中在債券方面,他表示:“當前10年期國債2.7%水位后,上下風險可能均不大。貨幣政策或不會‘大水漫灌’,疊加外圍有一定掣肘,此前降準降息落地后,往后的貨幣空間可能相對減少,雖然貨幣政策堅持‘以為我主’,但市場層面可能會反應相關擔憂。”

而在權益方面,林龍軍認為:“全年權益主線投資可能仍在高景氣行業,需結合估值綜合考慮。從自上而下5個變量來看,今年最重要的可能是估值,估值合理疊加景氣度的方向或將有相對和絕對收益。在我看來,景氣度環比向上的領域可能主要在新能源、綠電等方向,估值方面以PEG為線索關注一些細分領域,汽車電動化或仍具有阿爾法機會,智能化可能將更多具有貝塔。此外,兩類戰術性機會也可適度參與:一是,困境反轉相關領域,包括餐飲旅游、航空、養殖等,雖然目前市場已有搶跑布局,但后續仍有局部機會;二是,穩增長政策相關的領域,在2022年政策是重要變量,但穩增長落地效果節奏并不明晰,后續需關注政策路徑和力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918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亚洲午夜片在线 | 视频在线色久火热精 | 亚洲成年片在线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