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1 21:29:51
◎《規劃》提出,要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適時適度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
◎《規劃》要求,完善基本醫保政策,逐步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擴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報銷范圍,將更多慢性病用藥納入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老年人用藥負擔。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2月21日,中國政府網正式公布了日前由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圍繞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養老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
《規劃》部署了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括織牢社會保障和兜底性養老服務網,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踐行積極老齡觀,營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環境,增強發展要素支撐體系,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此同時,2010年-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速度明顯加快。
近年來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規劃》提出,要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盡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適時適度調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
與此同時,《規劃》還要求,完善基本醫保政策,逐步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擴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藥報銷范圍,將更多慢性病用藥納入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老年人用藥負擔。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能夠擴大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進一步縮小老齡人口區域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使全國人民共同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
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之后,是否意味著大家拿到手的養老金基本相同?王小魯對記者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并不意味著大家到手的養老金一樣多,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采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資金籌集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因此,即便全國統籌,也不意味著大家領的養老金一樣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印發了《“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其中,在老有所養方面提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
在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方面,《規劃》提出,要深化“十三五”時期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改革成果,培育一批以照護為主業、輻射社區周邊、兼顧上門服務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動集中管理運營和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運營家庭養老床位,將服務延伸至家庭。
《規劃》要求,支持物業企業發揮貼近住戶的優勢,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在鄉鎮(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日托養、日間照料、上門服務、供需對接、資源統籌等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到2025年,鄉鎮(街道)層面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有率達到60%,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功能互補,共同構建“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老年化速度在加快,應對老年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的供給,尤其要形成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代表的網絡體系。“目前,不同區域之間,養老服務供給還存在不平衡的現象,這也是未來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陳文華建議,應該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讓普惠性的養老政策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另外就是要抓住鄉村振興這個切入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基層組織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農村養老事業中來,當然還需要社會來共同發力。
本次印發《規劃》還提到,要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推動其在長期照護服務標準規范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儲備、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務、康復輔助器具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支持養老機構針對失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專業照護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