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2 15:13:08
◎孟麗紅為即將召開的2022年全國兩會準備了5份提案,涉及養老服務、心理健康、電動車安全、職業教育、民間調解機構等多個領域。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為今年全國兩會準備了5份提案,涉及養老服務、心理健康、電動車安全、職業教育、民間調解機構等多個領域。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占全部總人口數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億人,占13.50%)。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孟麗紅認為,與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以及益發多元的養老需求相比,我國現有養老產業發展水平無法與其匹配,尚存在養老產業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養老機構和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
因此,孟麗紅建議,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促進養老服務內容的多元化。同時,建議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優化養老產業發展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孟麗紅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養老產業是多元化的產業體系,直接涉及的有養老照護、老年用品的制造及銷售、老年醫療等,同時還對建筑、交通運輸、文化教育等有強大的拉動效應。
截至2020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為31.9萬個,其中民辦占56.9%。但與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以及益發多元的養老需求相比,現有養老產業發展水平無法與其匹配。
孟麗紅指出,當前養老產業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國家、地方層面針對養老服務出臺的政策較多,但這些政策多屬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與之匹配的實施細則,且未對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進行區分。
與此同時,養老機構和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低,服務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養老機構專業化水平較低,奉行的養老服務觀念仍較陳舊,僅提供最基本的日常護理服務,嚴重滯后于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生理和心理安全等需求。行業專業化程度低,整體薪金低,無法吸納高素質的專業護理人才,高素質行業人員數量不足。
另外,養老產品種類和內容相對匱乏。缺少專門針對老年心理、生理需求的產品。全球老年用品(康復輔助器具)有6萬多種,但我國僅有2000多種。高科技產品、無障礙設備、生活自助類產品、家居環境改造、文體娛樂等方面自主研發產品仍然薄弱。老年服務與精神文化、休閑文化的產品偏少、質量不高。
“養老產業潛力大、前景廣,對促進我國養老體系完善、推動經濟增長都有著重要作用。但其投資大、周期長,現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亟需政府給予引導扶持。”孟麗紅提到。
針對上述養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孟麗紅建議,首先要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優化養老產業發展環境,出臺《促進養老產業發展法》,以引導和促進養老產業的規范發展,建立養老產業市場開放的法律環境;可確立融資支持與財政支持的立法內容,確定養老與社會福利統籌規劃的法律政策等,為養老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其次,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促進養老服務內容的多元化。針對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漫長、醫療服務依賴性大的特點,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辦養老式醫院,在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礎服務之上,增加提供先進的醫療保養和娛樂服務,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開辦養老式醫院初始投資大,應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促進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也可給予適當的租金補貼、經營補貼;還可將養老式醫院中老年人的診療費用納入醫保體系的做法全面推廣等,形成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老年人愿意且主動去接受服務的良好格局。
此外,還要加強養老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后備人才培養。一是大力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二是大力推動校企合作,促進養老機構與高等(高職)院校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以固定輸送多層次的專業人才;三是為從業人員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職業晉升通道;四是加強養老服務志愿團隊建設,吸納更多志愿者和社會工作者加入;五是培育養老服務人才市場和線上平臺,為招聘信息、服務需求提供暢通的信息渠道。
最后,孟麗紅建議,大力推動養老用品的適老化、標準化。加大養老日常生活用品、醫療康復器材等傳統產品供給及建筑設施的適老化改造。建議制定和完善行業的規范體系,對于養老服務產業的各類養老服務產品進行統一標準,使產業發展標準化、專業化,尤其是養老用品的安全性設計標準和技術性設計標準。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