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5 20:58:06
◎儲朝暉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要想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首先要讓更充足的資源進入幼兒教育。只有資源充足,有適度的競爭,質量才能提高。因此,要讓更多的幼兒園辦園主體與多樣性的經費進入學前教育領域。
◎儲朝暉認為,當前高等教育外延式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出現了所學專業與就業脫鉤等現象。因此,教育開始回歸到注重人的能力的培養、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只看重文憑和學歷,高等教育也由外延式發展轉變為內涵式發展。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今年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關工作時指出,要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為了把教育辦好,過去一年,我國采取強有力舉措,出臺了包括“雙減”等一系列政策。
李克強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實現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當前還需要補齊哪些短板?如何進一步提升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為何突出強調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進行了專訪。
儲朝暉 受訪者供圖
NBD: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當前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儲朝暉:從過去強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現在強調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體現了國家對義務教育的重視。
我認為,優質均衡首先是理念要先進。當前,許多家長仍然關心如何考更好的學校,如何考更高的分數,陷入到唯分數的“窄胡同”里,這肯定不是義務教育階段優質均衡的體現。
第二個方面,優質均衡體現在政策制定和經費投入上要平等對待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尤其是城鄉之間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我們仍然需要加大投入,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第三個方面是資源的均衡化。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所有孩子都平等地享受義務教育的機會,最根本的就是要實現在義務教育領域里面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過去長期以來我們也提這個,但真正落實的情況還有差距,實際上城市的學校和農村學校差別依然很大,不同學校之間差別也比較大。
NBD: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對于學前教育,如何提升它的普惠性?
儲朝暉:在普惠性幼兒園建設中,一些地方曾經出現過一些誤區,比如認為民辦園應該是普惠的主體,公辦園應該集中力量建成優質園等等。這樣做的后果是民辦園的審批更嚴了,還進一步加劇了公辦園的入園難度,甚至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
我去西部某省份調研時發現,有些民辦幼兒園掛上了普惠幼兒園的牌子,但并沒有拿到政府的財政補貼。另外,不同省份、不同地區之間對普惠性幼兒園的補貼標準差距較大,這些都不利于普惠型學前教育的推廣。最終造成普惠性幼兒園資源的短缺。
要想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首先要讓更充足的資源進入幼兒教育。只有資源充足,有適度的競爭,質量才能提高。如果成了單一的稀缺資源,質量就不會高。因此,要讓更多的幼兒園辦園主體與多樣性的經費進入學前教育領域。
NBD:我們注意到,“雙減”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強調今年要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對此您怎么看?
儲朝暉:《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提出,要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主陣地,而且用了“應教盡教”“學足學好”兩個關鍵詞。
“應教盡教”是相對于課程標準而言,“學足學好”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兼顧不同學生的個性、潛能和成長狀態。
什么才是“學足學好”?這個目標很難考核。因此,現階段如何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這才是“雙減”的關鍵。將“雙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表明了國家對落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的決心和信心。
NBD:政府工作報告還強調,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為什么要強調內涵式發展?
儲朝暉:自從大學開始擴招以來,中國高等教育一直是外延式發展,也就是擴大招生規模,這是基于當時人才培養的速度和規模難以適應社會需求而做出的決定。
但到了當前,高等教育外延式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專業“貶值”、所學專業與就業脫鉤等問題隨之而來。因此,教育開始回歸到注重人的能力的培養、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只看重文憑和學歷,高等教育也由外延式發展轉變為內涵式發展。
我認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能夠更加精準地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彌補高技術人才的缺口,有利于逐步形成良性的人才培養機制。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