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5 18:35:06
◎市場既已跌到這個份上,投資者也只能捱著了,盲目殺跌并不可取。就歷史經驗看,連續下跌其實也易形成底部,且一旦形成其反彈也有可能“出人意料”。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周二A股繼續下跌,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4.95%至3063.97點。深主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跌4.56%、3.50%,科創50指數跌2.92%。創業板中的寧德時代、智飛生物及科創板中的容百科技、思瑞浦等權重股逆勢翻紅,故雙創股指跌幅略小。兩市絕大多數板塊殺跌,上漲個股僅246只,4400只個股下跌。
周二港股也出現大跌,恒指跌5.72%,恒生科技指數跌8.10%。北上資金情緒低迷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北上資金周二賣了160.24億元籌碼。
近期A股極弱,投資者對諸多利空并無心理準備,當感到利空一時還看不到頭時,部分籌碼就會松動并造成股價殺跌。
第一個沒想到的利空是俄烏沖突居然發展到這個程度。據最新消息,周一俄烏的第四輪談判因技術性原因暫停,周二繼續。這條消息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了,現在的市場急盼著迎來和平。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國內多地出現疫情,這點除刺激了少數醫藥類股外,對絕大多數個股是個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對多數公司年內余下時間業績的預期已更難把握,故做多時就沒了確切的依據,最終結果就是空頭勢頭旺盛,多頭出手軟弱,這樣股指也只能越走越低了。
第三個利空是在美上市中概股了,這類股跌得較多。利空或有個傳導鏈,其傳導至港股中的科技股,這樣A股也多少受到波及。
除中概股帶來壓力外,近期港股殺跌可能另也有些其他原因,市場中猜測紛亂,暫時也無法證實哪個才是真相。
市場既已跌到這個份上,投資者也只能捱著了,盲目殺跌并不可取。就歷史經驗看,連續下跌其實也易形成底部,且一旦形成其反彈也有可能“出人意料”。記得1998年大洪水股市運行情況,當時人們看不到任何持股理由,可最終結果是股指大幅反彈,且持續了較久。
未來股指大幅反彈當然也需要些契機,我覺得疫情方面產生契機暫時較難,而流動性寬松或其它政策刺激構成反彈契機機會稍大。此外,俄烏談判也有可能“忽然”傳來好消息。
周二央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和100億元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85%和2.1%,與上期持平。因周二有1000億元MLF和1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釋資1000億元。
市場對這樣的釋資力度可能不太滿意,還有是中標利率沒降,個人覺得將這個理解成利空可能就有些過了。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5008677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