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2 18:39:01
◎《指南》更加強調在科學研判疫情形勢基礎上,精準劃定檢測范圍,將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員”修改為“區域”,區域大小由疫情防控需要決定,指導各地對劃定的區域完成核酸檢測。
◎《指南》進一步明確完成時限要求。為適應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變異株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規定了劃定范圍的核酸檢測應當在24小時內完成,進一步提高疫情“早發現”能力。
每經記者 李彪 實習記者 李宣璋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3月22日,核酸檢測的組織實施迎來重大調整!
3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對《全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二版)》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簡稱《指南》)。
同一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指南》出現了多項重要調整,如將“全員”核酸檢測修訂為“區域”核酸檢測、24小時內必須完成區域核酸檢測、各地疫情防控成立9大專班……
在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結合《指南》相關調整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發布會上,焦雅輝表示,此次《指南》的修訂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范圍。《指南》將以往全員核酸檢測的說法修訂為區域的核酸檢測。“‘全員’容易讓公眾誤解成是在全市范圍內搞大規模的檢測,搞大水漫灌。這次改成‘區域’,是更加突出強調科學和精準的劃定核酸檢測的范圍。”焦雅輝說。
二是時限要求。現在要求劃定區域范圍內的核酸檢測一律在24小時之內完成。焦雅輝表示,以往核酸檢測要求根據城市人口規模的不同,完成的時限不一樣,有在48小時完成的,有72小時完成的。這次專門針對奧密克戎毒株傳播快、隱匿性強的特點,做出這樣的調整。
三是實施。各地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成立9個專班,包括數據統計專班、采檢匹配專班、樣本轉運專班、陽性結果處置專班、物資保障專班、質量控制專班、醫廢處置專班、信息化保障專班、綜合管理專班。在采、送、檢、報各個環節,《指南》對如何更加精準有效的匹配,以及核酸能力、采樣人員如何配置,采樣點如何設置,在這些方面都作出了更加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焦雅輝表示,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時候,鄭州、西安、天津人口在1200萬以上的超大規模城市就是在24小時完成了整個城市的核酸檢測工作。“針對這次奧密克戎毒株的特點,因為傳播更快,隱匿性更強,有時候疫情發現時都已經隱匿傳播了一段時間了。所以,為了更加提高早發現的能力,我們對核酸檢測的組織實施指南進行了修訂,要求在更短的時間內盡可能早的發現感染者,控制傳染源。”
有關“區域”具體指什么,涵蓋哪些范圍?對此焦雅輝表示:“區域的范圍,是指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也可能包括整個行政區域的全域。”
關于區域范圍的劃定,焦雅輝認為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是要取決于精準、科學的流調。對感染者的情況能夠掌握到什么程度,從發現核酸陽性到首先出現癥狀,往回追時間有多長。包括在這段時間感染者的活動軌跡有多廣,對其密接人群能夠追到多少,追到的越多,對于密接人員的行動軌跡掌握越全面,可能這個區域劃分就會越精準。
其次取決于管控的措施是否嚴格。例如,在封控區要求足不出戶,在管控區要求足不出小區。防范區,要求不出劃定的區域。如果出了這個區域,就有可能會造成風險的擴散。
第三取決于感染者分布情況。感染者是呈點狀分布還是整體的聚集性分布,所有的因素都決定了區域劃分有多大的范圍。
關于如何確定需要核酸檢測的區域,焦雅輝表示,區域核酸檢測的確定要根據每一輪核酸檢測發現感染者的途徑以及分布情況,做動態的調整,不是一成不變的。
她進一步舉例說明怎樣進行動態調整:“比如都是從集中隔離點發現的,說明社會面已經沒有傳播的風險了,我們就可以把核酸檢測的范圍僅僅劃定在集中隔離的這些人員。如果還有社會面上來的,說明在社會面上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區域劃分的范圍就要盡量劃得大一些。如果都是在我們管控的范圍之內,我們就可以只是在管控范圍內做核酸檢測。”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