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3 14:22:25
每經編輯 段煉
據央視新聞,今天(23日)凌晨開始,東航客機墜毀事故救援現場下起了雨,大面積搜救工作暫緩。
總臺記者發現,墜機現場仍有燃油味。接下來,除了進一步搜尋失聯人員和黑匣子外,還要進行排水作業。救援人員介紹,當地土壤吸水量大,墜機搜尋現場存在小規模滑坡可能,為現場救援增加不確定性。
據梧州氣象發布消息,藤縣氣象臺2022年3月23日9時21分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受降雨云團影響,前6小時大黎東安村已出現43.1毫米的降雨,目前降雨云團正緩慢東移,強度維持,預計6小時內藤縣仍有20到40毫米降雨,并伴有雷電或短時大風,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大,請防范。
受降雨影響,搜救工作暫緩
黑匣子或有嚴重變形
據央視網,今日凌晨開始,東航客機墜毀事故救援現場下起了雨,連夜降雨讓搜救現場的道路變得泥濘。 受降雨影響,現場大面積搜救工作暫緩 。但專家和工作人員仍在現場進行緊急會商和研判,制定下一步的救援方案。
救援人員介紹,因現場三面環山,過火面積包括核心區超過2萬平方米,連日來搜尋困難很大;由于當地紅土含水量大,搜尋現場有可能發生小規模滑坡;當地氣溫從超20攝氏度降至10攝氏度左右,也會給救援搜尋工作帶來影響。
即便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兩天多,總臺記者發現,墜機現場依舊能聞到燃油的味道,事故現場沖擊的痕跡依舊非常明顯,在山坡上還灑落著飛機的殘骸。
接下來,除了進一步搜尋失聯人員和黑匣子外,還要進行排水作業。
據央視新聞,據了解,飛機黑匣子一般為橙紅色,鮮艷的顏色以便在飛機失事后能迅速被找到。黑匣子包含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和飛行數據記錄儀。它記錄了飛行期間,特別是事故前夕的詳細信息資料。
昨天(22日)夜間,雨開始下大,如果未來繼續出現強降雨,會使得核心區變得更加泥濘,加上70度左右的滑坡,飛機殘骸會被覆蓋,加大了搜尋難度。
黑匣子形狀雖然為長方體,但是根據以往事故搜尋經驗,很有可能出現嚴重不規則的變形,所以現場救援力量對金屬物都會仔細查看。
“這個不用給特寫了”
記者直播時捂住乘務人員證件
據央視新聞,3月22日,總臺記者進入MU5735核心救援現場。事故區域的地上散落著充電寶、錢包等物品。
看到一張乘務人員的證件時,記者馬上伸手捂住,并示意鏡頭避開。
“距離黃金72小時還有機會,希望它們的主人還能平安。”說完,記者又介紹起其他物品。
記者擋住乘務人員證件的舉動,讓許多網友感動:“記者做得很好,有心了”“這是對乘務人員的尊重”。
尚未發現幸存人員
還無法對于事故的原因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據央視新聞,3月22日晚間,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在廣西梧州舉行新聞發布會。
會上,民航局相關人員通報,東航MU5735航班于3月21日13時16分從昆明起飛, 14時17分保持巡航高度8900米進入廣州管制區。14:20管制員發現飛機高度急劇下降,隨即多次呼叫機組,但未收到任何回復,14:23飛機雷達信號消失,后經核實,飛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境內墜毀。截至目前,搜救工作尚未發現幸存人員,公安部門已對現場進行了封鎖管控。
機上共有旅客123名(無外籍旅客),機組人員9名(飛行員3名,乘務員5名,安全員1名)。截至目前,未發現機上幸存人員。事發飛機為2015年6月22日引進,截至事故發生時共飛行8986架次,總計18239小時。
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通報,本次事故飛機損毀嚴重,調查難度很大。鑒于調查工作剛剛開始,以目前掌握的信息,還無法對于事故的原因有一個清晰的判斷。下一步調查組將全力以赴搜集各方證據,重點在事發現場飛行記錄器的搜尋,并綜合各方面信息開展事故原因分析工作,深入全面查明事故原因,一旦調查工作取得進展,將在第一時間公布。
東航發言人介紹,123名旅客的家屬涉及多個省市。按照民航慣例,東航在始發地昆明、目的地廣州、事發地梧州,都設立了家屬援助點。
東航方面選派了160多位援助專家,開展“一戶一冊一專班”的援助服務,目前疫情形勢嚴峻,建議家屬可以留在居住地聯系東航的工作人員,同樣可以及時掌握事件信息、妥善溝通善后事宜。
汪文斌戴黑色領帶
據央視網,3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路透社記者問:“我注意到你今天佩戴純黑領帶,請問有何特殊意義?”
汪文斌回答:“不需要我跟你多說了吧?”
汪文斌在記者會上還表示,我們對東航客機失事感到非常悲痛。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全力組織搜救,將盡快查明事故原因,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救援進入第三天,
只要有一絲希望,
都會盡最大的努力。
希望奇跡發生!
編輯|段煉 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央視網、梧州氣象
閱讀更多精彩財經新聞,
請關注“每經頭條”(nbdtoutiao),
今天晚些時候繼續為你呈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