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31 22:12:09
每經評論員 胥帥
3月30日,復牌的*ST新億(已更名為新億退市)股價大跌72.82%。有股民在股吧發表感言:再也不買這類ST股了。
從2021年10月27日開始到今年2月25日,*ST新億連續發布了18次“關于股票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已經提醒這么多次,如果投資者還要買入,那能怪誰?
但賭徒不只一個,還有諸多火中取栗的豪賭者。明知要退市,3月30日,*ST新億龍虎榜前五席位還有1018.04萬元的凈買入。3月31日,*ST新億還大漲10.71%,成交金額高達4194萬元。
賭局的魅力就在于,單車可能變摩托。炒作*ST新億的賭徒還是有這種執念——高風險和高收益并行,退市總有人兜底。比如之前的新都退,就在退市整理期迎來了炒作蜜月期。這就演變出一種預期,終止退市已經是最壞的情況。當終止上市通知書一來,退市利空就像一個巨大利好,困境似乎就要反轉了。
困境反轉是炒作*ST新億這類垃圾股的一大重要理由。最近兩年,困境反轉這個詞已經被用爛了,巨虧股投機用困境反轉,ST股投機也是困境反轉。去年,就因困境反轉之類的理由,ST板塊居然走出了一輪新牛市。
久而久之,這種困境反轉的執念虛化了風險,片面高估了收益。把整個退市股以及ST板塊的周期拉長,所謂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賭博僅僅是一種幸存者偏差。他們只看到幸運,而忽視了不幸,幸與不幸之間是產業周期、經濟環境等的巨大變化。
賭徒們看到藏格礦業、湖北宜化摘星去帽后的風光,但忽略了背后也有新能源車、化工景氣周期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如果僅僅是用困境反轉這個詞去刻舟求劍,結局只能是雞飛蛋打。
此外,還有部分投資者迷信退市股背后會有資本兜底。過往退市難,難就難在總有投資者相信退市不是剛性的,會有人幫忙兌付。但時代變了,A股注冊制就是要打破沉疴舊疾,以市場化手段打破剛兌。況且,即便是有資本兜底,資本也會去選擇尚未失去生產能力的企業,會有一定的價值考量。但這種選擇和退市股的賭博投機是兩碼事,不可一概而論。*ST新億去年三季度末的每股凈資產只有0.36元,著實看不出還有什么投資價值。
*ST新億退市絕不會是最后一家,垃圾股炒作應當警鐘長鳴。
筆者認為,要想防止炒作垃圾股或者退市股,一些配套政策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比如,簡化退市流程以及退市時間。*ST新億于3月30日復牌并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為15個交易日。既然*ST新億退市已經板上釘釘,15個交易日的退市時間是不是太長?從2021年10月27日到今年2月25日,*ST新億造假已經有了定論,并不需要這么長時間發布警示。如果退市節奏更快,讓炒作風險顯著加大,也更有利于阻止部分不明就里的投資者跟風炒作。
再者,還是要強調對ST板塊的信披監管。這類垃圾股的信披規范稍差,很容易通過散播題材熱點來炒作。加上股本小,成交量低,很容易成為投機炒作的溫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