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4 18:58:18
◎督察發現,江蘇省宿遷市對大運河保護力度不夠,一些突出問題持續存在,威脅大運河生態環境安全。
◎督察發現,邯鄲市落實鋼鐵去產能工作不力,存在違規建設鋼鐵項目、虛假置換鋼鐵產能等亂象,產業結構調整落實不力,相關部門監管形同虛設。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14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集中公開通報一批典型案例,涉及鋼鐵去產能、違規露天堆放工業固廢、違法取用地下水等一系列問題。
3月下旬,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5個督察組分別對河北、江蘇、內蒙古、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督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進駐期間,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2022年4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江蘇省發現,宿遷市對大運河保護力度不夠,一些突出問題持續存在,威脅大運河生態環境安全。
大運河江蘇段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主通道,其中宿遷段被稱為中運河,全長112公里,文化和生態環境價值十分重要。
2018年第一輪督察“回頭看”期間群眾舉報反映,宿遷市豫星化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大運河岸線露天堆存大量磷石膏,并向堆場偷排廢水。
然而,督察組發現,宿豫區對群眾投訴問題敷衍調查、整改不徹底,在場地內仍堆存數萬噸磷石膏的情況下,2019年7月上報完成整改并銷號。2019年11月江蘇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指出磷石膏清運不徹底,整改銷號不嚴不實后,宿豫區于2020年6月在整改不到位的情況下再次上報完成整改并銷號。
現場暗查發現,豫星化工廠區露天堆存大量磷石膏及其他固廢,并形成多處強酸性坑塘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督察組指出,2021年12月,現場暗查發現,企業雖已停產廢棄,場地內仍然露天堆存大量磷石膏及硫精砂、硫磺膏、磷礦石等工業固廢,堆場沒有防滲漏措施,淋溶液積存形成多處坑塘,最近處距大運河岸線僅200米。監測顯示坑塘淋溶液pH值為2.6,呈強酸性。部分固體廢物被雨水沖刷至大運河30米管理線范圍內。直至督察進駐前,宿豫區才突擊清運磷石膏等各類固體廢物4.7萬余噸。
督察進駐后核實發現,當地清理過程中將大量磷石膏固體廢物違法就地覆土掩埋。督察組指出該問題后,地方又清理出含磷石膏等固廢的混合土約4萬噸。對其析出的淋溶液抽樣監測,總磷、氨氮濃度分別高達3350毫克/升、172毫克/升,對大運河水生態環境安全形成嚴重威脅。
2022年4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北省發現,邯鄲市落實鋼鐵去產能工作不力,存在違規建設鋼鐵項目、虛假置換鋼鐵產能等亂象,產業結構調整落實不力,相關部門監管形同虛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根據國家有關文件要求,嚴禁鋼鐵等行業新增產能,對確有必要新建的必須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邯鄲市作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現有16家鋼鐵企業,生鐵產能4273萬噸/年,粗鋼產能3873萬噸/年。
督察組指出,在國家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鋼鐵行業去產能明確要求下,邯鄲市一些鋼鐵企業仍明目張膽違規建設鋼鐵項目。
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2021年拆除原2號高爐后,在未取得能評、環評等相關審批手續情況下,在原2號高爐南側空地上違規開工新建一座1260立方米高爐,涉及產能116萬噸。2022年2月,前期暗查發現,該高爐主體建筑已經完工,其他附屬設施正在建設。
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烘熔鋼鐵有限公司也在未取得相關審批手續情況下,于2021年底違規開工建設一座1580立方米高爐,涉及產能137萬噸。2022年2月,前期暗查發現,該高爐基座基本建成,熱風爐已具雛形,計劃2022年6月建成投產。
這兩個違規建設高爐目前雖已拆除,但當地相關部門稱對違規行為毫不知情,暴露出監管不到位問題。
據了解,新金鋼鐵曾于2014年違規開工建設一座600立方米高爐,但實際未建成投運。2016年,新金鋼鐵一座450立方米高爐被納入河北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方案,應拆除退出。
然而,督察發現,新金鋼鐵為保留已建成投產的450立方米高爐產能,用尚未建成的600立方米高爐頂替化解產能任務,并獲得獎補資金6383萬元。市、縣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雖多次現場檢查,但對該公司以“偷梁換柱”方式完成化解過剩產能任務、獲取國家獎補資金行為視而不見,確認其完成了鋼鐵行業過剩產能化解任務。
封面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