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西安:加速崛起的科創新城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6 01:12:29

每經記者 賀娟娟    每經編輯 楊翼    

西安的科創自有其底氣。

高校院所、專業人才等資源稟賦加持,資本金融、平臺及服務等布局及推進,尤其是秦創原這個省級最大的科創平臺所釋放巨大紅利,科創要素爭相匯集,西安科創新城的城市特質愈發凸顯,“硬實力”也屢次出圈。

擁抱科創者有未來,城市尤其如此。西安既深諳此道理,也有明確的規劃,短期著力釋放秦創原平臺效應,推動創新發展見效成勢,中長期則瞄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想法,既源于科創底氣,亦是對打造科創新城的自信。

坐落于西安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視覺中國圖

西安的科創底氣

眾所周知,高校院所、專業人才、資本金融、平臺及服務是幾大核心科創資源,而西安在核心科創資源上或已有諸多布局,且有資源沉淀,或者本身就具備優秀的資源稟賦。

科教資源的豐富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區域經濟創新活力。于西安而言,諸如西安交大、西工大為代表的頂級高校院所聚集,一方面為西安提供諸多科創種子項目,是孵化科技成果轉換的制造機,一方面亦可提供充足的人才技術儲備,成為西安科創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與活力。根據2021年西安國民經濟公報,西安普通高等學校63所,在校學生81.44萬人,畢業生18.89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43所,在校學生16.44萬人,畢業生3.61萬人。普通中學501所,在校學生48.21萬人,畢業生14.00萬人。小學1170所,在校學生89.09萬人,畢業生10.96萬人。

科研成果走向市場,最終落地實現產業化,需要眾多科創平臺進行承載轉化,這一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深度參與肩負陜西科創突圍、破題科技轉化最后一公里使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給西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按下加速鍵。記者了解到,僅在秦創原總窗口的西咸新區,就有眾多優質的科創孵化平臺,如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灃東新城科技統籌示范區、灃西新城西部云谷、涇河新城院士谷等,政策紅利多,平臺功能支撐完善且多元。

資本金融對于科技創新同樣彌足重要,像天使投資之于硅谷,西安亦擁有孵化和投資產業鏈和項目的多支基金,比如秦創原春種基金,定向引導并扶持各高校與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種子項目落地,目前春種基金出資承諾達2.27億元。另有聯合陜投設立2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與陜國投等正在合作設立30億元的“秦創投”信托基金,西投控股加速基金、清源基金等正在持續跟進,形成涵蓋種子期到成長期的企業全鏈條全周期投資體系。據悉,不久前,西安還設立科創天使、龍門成長兩支直投基金,首期規模分別為5億元和10億元,投向西安市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企業。

最后,秦創原這個省級最大的科創平臺所釋放巨大紅利,充分顯示出科創新城的“磁極效應”,科創要素爭相匯集。對科創項目和企業的強吸引力,使得如中國電子等10多家央企和創維、瀚海氫能、頂象科技等20多家知名民企相繼在秦創原總窗口落地,陜西高端機床創新研究院等諸多創新基地型項目正在秦創原平臺上加速運行。與此同時,基金、投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在陸續進場。

“硬實力”出圈

曾經很長時間,西安的科研和產業沒有很好的結合,西工大等高校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或者他鄉落地,較少在西安本地轉化。不過,如今形勢已有所不同。

從衡量城市科研產出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產值來看,2021年,西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900余家、增長25%,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超過8500家、增長30%,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200億元、增長34%。將時間線拉長至2016~2021這五年,能看出西安科創實力實現了明顯跨越,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到6700億元,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0家,是2016年的4.6倍。

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西安一向也是大手筆。記者注意到,西安的研發經費投入居全國重點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更是一度勝過科創名城深圳,僅次于北京。2021年西安研發投入強度5.05%,穩居第一方陣。

科創板、北交所的到來,則為西安本地科創企業沖刺資本市場提供諸多機遇。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西部超導、鉑力特首發登陸,西安成為中西部城市中唯一奪得兩席的城市。2021年,西安新增上市企業9家,且大部分企業帶有科創氣質,而今年以來,西安上市的3家企業均為科創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同力重工作為首批企業登陸北交所,背后很重要的推手,正是陜西最大科創平臺——秦創原的創新生態對科創企業的支撐。

不足也是有的,比如,西安科創企業創新不足,導致科研資源與技術創新之間仍有錯位。再比如,VC募資/PE融資支撐的金融活動方面,西安科創企業活躍性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內部孵化成效明顯,在硬件與軟件環境均提升改善的基礎上,西安亦吸引著諸多外埠企業來投資創業。今年2月,一家從廈門遠道而來的民營企業,賽爾特安的研發生產地選擇在陜西創新驅動總平臺秦創原落地,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很重要的原因是秦創原全力支持科創企業落地發展,有各種政策福利、場地優惠等配套,“如今的秦創原,已經到了‘1’的階段,參考浦東的發展速度,其未來前景可期。”

搶跑科創賽道

2021年全國兩會,科技創新被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政策東風也為未來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科創賽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而如何脫穎而出,西安亦有自己的謀篇布局。西安“十四五”規劃提出,未來將搶抓機遇,發揮科教優勢,把聚焦創新驅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而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西安對于科創的規劃,秦創原再度被放在重要位置——著力釋放秦創原平臺效應,推動創新發展見效成勢。具體來看,主要是在創新平臺、科創主體、創新創業生態方面發力,并有非常細化的目標。

如培育科創主體,按照“微成長、小升規、規上市”梯度路徑,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推廣“一院一所”模式,支持引導科研人員、團隊領辦創辦企業。目標是,年內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00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0家,培育瞪羚企業100家,秦創原總窗口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并注冊公司超過200個。

在創新平臺、創新創業生態方面,前者圍繞秦創原,抓試點示范,建平臺園區,“三器”加速,破題“卡脖子”困局等;后者則聚焦資金、人才、技術等科創核心資源,著力打造企業所需、科創所需的一流服務與生態環境。

西安的“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則將科創目標更為明確,即“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科創中心”,并給出創新策源地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型企業群體倍增等“八大計劃”進行具體推進。

可以看到,西安在科創賽道的發展規劃和具體措施上,有著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想法,這既源于西安的科創底氣,亦是對逐漸醒目的“科創新城”名片頗為自信。據悉,目前西安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位居全國第七、西部第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香蕉九九在线播放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欧美一二区一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