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11:18:02
每經AI快訊,中國銀河06月06日發布研報稱:給予公用事推薦(維持)評級。
事件:6 月 1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依托十四五規劃與 2035 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發展規劃》細化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多方面細化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規劃》圍繞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20%的要求細化了發展目標:(1)總量目標: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及消納權重計計算,2025 年全社會用電量預計為 10 萬億千瓦時,22-25 年復合增速 4.7%;(2)發電目標:2025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3.3 萬億千瓦時,占比達到 33%;“十四五”期間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翻倍,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1.8 萬億千瓦時,占比達到 18%;(3)非電目標:2025 年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規模達到 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十四五”期間增加 20%左右。
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因地制宜多元化開發文件強調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風光大基地重點建設新疆、黃河上游、河西走廊等新能源基地以及海上風電基地集群;分布式重點推進城鎮屋頂光伏行動、“光伏+”綜合利用行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千家萬戶沐光行動等。在明確的政策指引及目標指引下,“十四五”新能源建設或將進一步加速。此前國家能源局預計今年光伏新增并網裝機達到 108GW 左右,同比增長 95.9%,全年新增裝機有望迎來高增長。
完善市場化發展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文件強調構建可再生能源市場化發展機制,包括價格機制、補償機制、交易機制等,破除市場和行政壁壘。對保障小時數以外電量,鼓勵參與市場實現充分消納。根據中電聯統計,2021 年全年市場化交易電量 3.7 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7.2%,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 44.6%,“十四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文件提出建立綠色能源消費機制,賦予可再生能源環境價值。隨著政策支持以及碳排放管控等因素,綠電交易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完善體制機制與保障措施,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官方解讀中特別指出,“十四五”規劃首次采取九部門聯合印發形式,有助于形成促進新時代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目前新能源開發面臨土地、并網、消納、欠補等問題,亟待完善相關的土地、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強化政策協同保障。我們預計后續支持政策將不斷加大落實力度,促進“十四五”期間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建議關注:《發展規劃》從多方面制定了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主要內容延續前期各項政策,后續落實力度有望加大。我們建議關注:(1)新能源運營商:三峽能源(600905.SH)、龍源電力(001289.SZ)、太陽能(000591.SZ)、中閩能源(600163.SH)、江蘇新能(603693.SH)、金開新能(600821.SH);(2)火電+新能源互補發展:華能國際(600011.SH)、國電電力(600795.SH)、協鑫能科(002015.SZ);(3)水電+新能源互補發展:華能水電(600025.SH)、川投能源(600674.SH)。
風險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經濟下行導致用電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等。
每經頭條(nbdtoutiao)——你有多久沒去動物園了?
(記者 王曉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