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狂撒超60億元消費券!“貓狗獅拼”618高潮在即:電商大促新周期如何迸發新乘數效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6 22:12:41

◎以消費券帶動需求,緩解供給側壓力,這樣的需求側帶動方案,在疫情大背景下,對各地經濟提振效率更高。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企業的參與,讓消費券不斷迸發新的“乘數效應”,更快且有效地刺激消費,帶動企業復蘇。這也是618這個電商節行至第十九個年頭,更具使命感的全新思考與實踐方式。

每經記者 王郁彪  陳婷    每經編輯 劉雪梅    

隨著各地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又恰逢年中大促,為充分激發消費活力,各大電商平臺聯合各地共同發放消費券,雙重補貼守護最具“煙火氣”的618。

6月16日,京東政府消費季戰報數據顯示,今年618京東聯合15地發放超7億消費券,覆蓋超市、通訊數碼、美妝等全品類,有超千萬用戶在京東618領券下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電商側不止京東,阿里、拼多多、蘇寧等也紛紛加入其中。拼多多此前宣布為所有上海用戶派發規模超過30億元的專屬618消費優惠券。

事實上,發放消費券,是有效促進消費的一種措施,最主要的作用在于短期內通過針對特定的消費來進行引領和促進。而以消費券帶動需求,緩解供給側壓力,這樣的需求側帶動方案,在疫情大背景下,對各地經濟提振效率更高,副作用又相對較小。

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企業的參與,讓消費券不斷迸發新的“乘數效應”:在政府與企業的雙重參與下,可以更快且有效地刺激消費,在商家側帶來更多增長,明確地帶動企業復蘇。當然,這也是618這個電商節行至第十九個年頭,更具使命感的全新思考與實踐方式。

多家電商零售企業的參與,讓618消費券不斷迸發新的“乘數效應”圖片來源:IC photo-1491040206662795279

超60億元!618消費券數額創新高補償性消費爆發

作為每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消費購物節,618大促一直是消費者以及整個市場關注的重要商業節點。為消費者補貼讓利,也早已是各大電商平臺在消費群體中形成的穩定心智。

6月16日,京東政府消費季戰報數據顯示,今年618京東聯合15地發放超7億消費券,覆蓋超市、通訊數碼、美妝等全品類,有超千萬用戶在京東618領券下單。

記者注意到,電商側不止京東,阿里、拼多多、蘇寧等也紛紛加入其中。

6月2日,為落實《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拼多多宣布為所有上海用戶派發規模超過30億元的專屬618消費優惠券。據了解,在拼多多618大促期間,這些消費券可用于購買百億補貼頻道的所有品牌好貨,涵蓋3C、家電、生鮮、食品、母嬰、美妝、服飾、圖書等類目。

蘇寧易購也面向上海全市市民發放首批20億元消費券,覆蓋3C數碼、空調、廚衛、黑電、中央集成、生活電器等全品類。

針對此次在618節點釋放消費券,蘇寧易購集團東區管理總部執行總裁、上海地區管理中心總經理徐海瀾表示,“這一次我們發券的力度大、覆蓋廣、渠道全,一方面蘇寧易購作為零售領軍企業主動承擔‘回暖經濟’責任之舉,另一方面,對于廣大上海消費者來說,剛剛經歷‘低欲望’居家生活,非常需要這樣的補償性消費券,來釋放自己的購物訴求。”

不過,除了各大電商平臺聯合各地方政府派發消費券外,平臺側發放自家專屬消費券,也是今年618讓利消費者的一個主要方式。天貓618方面,繼5月26日第一輪大額券福利后,從6月14日零點起,天貓88VIP用戶可再兌一輪大額消費劵,如520元專屬大額券。這些消費券可以在天貓平臺購買美妝、3C數碼等品類產品時使用。

各大電商平臺聯合地方政府派發消費券,平臺側發放自家專屬消費券,是今年618讓利消費者的一個主要方式。圖片來源:cnsphoto/IC photo-1491591955338362892

除在C端刺激消費的功能外,消費券的另一重含義則在企業側,特別是今年疫情大背景下,品牌、商家、廠家都亟需回血。受疫情影響,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從另一面講,供給側也承受著包括庫存積壓、新品緩發、銷售節奏拖沓等問題,直接導致企業無法良性消化疫情壓力,現金流等也受到影響。

此前在解讀今年一季報的電話會議上,京東CEO徐雷就特別指出,服裝行業的春裝面臨庫存壓力,導致上游很多工廠直接暫停了夏裝生產。而與往年相比,商家今年投入資源力度更大,亟待在年中回一波血。

消費券對于刺激消費有著廣而深的作用,不僅可以直接幫助企業消化庫存,激發新品的研發上市,加速資金流動等,更為重要的是,消費券的發放更靈活,將對產品、市場的選擇權交還給消費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多品牌商家以及產品的出圈。

另一方面,品牌、商家側的活躍,也使得相關新品類、新品牌更加活躍。天貓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有超26萬個品牌參與天貓618,活動商品超1200萬款,其中300多萬款是新品。京東方面,今年618新品占比也提升了20%。

專家:消費券具有擴大效應與乘數效應

就本屆618期間電商平臺大量派發消費券這一現象,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電商平臺消費券和政府層面的消費券有所不同。

“電商平臺的消費券是圍繞購物節的競爭而展開的,通過平臺補貼的方式,來做大銷售額,也是為了給用戶提供一些實惠,或是通過消費券客觀上降低商品價格,其目的是激發消費需求。發放消費券等優惠也是購物節存在的意義。”盤和林表示。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朱克力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消費券的發放,盡管算不上撬動消費大盤的強有力手段,但對刺激消費還是能起到切實的作用。而且在互聯網支付平臺為代表的數字化新基建加持下,消費券作為一個紐帶,將更多的終端消費者與更多的行業和地方政府連接在一起,共同來促進經濟復蘇。在此過程中,運用大數據對人群進行精準畫像,有助于將消費券提供給更需要的人。

朱克力表示,從微觀機理來看,消費券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潛在價值。

“一來,消費券具有擴大效應與乘數效應。即通過經濟活動中某個變量的增減,引起整個經濟總量變動的連鎖效應。具體而言,發放消費券帶來居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額外消費,擴大了全社會消費支出規模,而消費的擴張又刺激了產品的銷售,促進企業加大生產和投資,有利于穩定就業和增加崗位,從而收獲可超越刺激消費意義的經濟增長。”朱克力說。

朱克力認為,發放消費券還可以起到緩解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的作用,“經濟下滑常常伴隨企業降薪裁員,人們對物價變化異常敏感,此時消費券還就有了社會救濟的功能,對低收入群體的刺激作用更大。”

此外,由于宏觀政策從推出到落地需要有消化期,如果將這種延遲視為一個長期政策,那么消費券就是短期政策,能夠顯著改善經濟低迷時期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為中長期政策的落地實施提供緩沖時間,縮短經濟恢復的時間,并為下一階段的發展以及后續促消費、擴內需的長期政策落地打下較好的基礎,也即實現短期政策的長期功能。

在朱克力看來,發放消費券可以充作市場經濟的試金石。“作為市場競爭力的試金石,商家通過市場競爭運用消費券,可讓資金流向更具競爭力和更高效的經濟單元,使資金效率得以最大化提高……發放消費券在政策工具箱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朱克力說。

平臺發放消費券帶有惠民色彩

受到疫情起伏的影響,大量中小商家掙扎求存,本屆618也因此被賦予了提振消費信心的關鍵節點的使命。

也正是因此,對于電商平臺而言,消費券的發放也具備特殊意義。

盤和林認為,平臺發放消費券的動機是做大消費,對于電商平臺,實際上是以集中銷售的方式,將電商平臺撮合成交的費用以消費券方式返還給消費者和商家,對于平臺來說并不虧,消費者和商家也獲得了實惠。

朱克力認為,對于平臺而言,發放消費券本身是帶有惠民色彩的,是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體現;而為了避免單個平臺在運營中的局限性,政府會通過一系列評估,選定消費券的承銷平臺,“承銷平臺形成數字產業鏈,在產業互聯邏輯下發揮各自優勢,可以使消費券這項公益性政策釋放更多更深遠的價值紅利。”

此外,朱克力表示,平臺發放消費券,體現出平臺經濟為穩增長、惠民生、促發展帶來的新價值,同時也能在此過程中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思維、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

“通過定向扶持部分行業,消費券可間接為中小微企業起到減免稅收的作用,從而助力新生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可以說,平臺發放消費券不僅有利于民眾形成消費慣性,也有利于升級數字化治理體系、優化消費券政策設計、探索消費券與其他政策的組合拳打法。”朱克力說。

那么,為了達成刺激消費的目標,發放消費券是平臺當前階段可以選擇的最好方式嗎?對此,朱克力表示,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相關企業和互聯網平臺抓住消費券這一契機,是值得被肯定的。

“在政策工具箱中,除了發消費券之外,還有可以刺激消費的其他選項,但有的操作難度和成本可能更高,如直接發放現金;有的政策正在實施,如減免稅費??偟膩碚f,還是要因時因勢來靈活運用,并形成更為有力的組合拳。”朱克力說。

盤和林則認為,在當前消費環境中,線上消費替代線下消費的趨勢較為明顯,而線上消費銷售渠道環節的成本有所上升,這些成本部分體現在商品價格上,導致商品價格略有上升,“個人認為在刺激消費上,也可以通過削減商家抽成的方式來激勵消費,或者將消費優惠進一步透明化,不要讓消費者反復計算,直接給出優惠報價,不玩彎彎繞地直接優惠。”

618作為年中最大的大促節,已走過19個年頭,特別是疫情以來的這兩到三年,電商大促被賦予了很多新的意義。它不再是單純的消費狂歡,而承載了經濟增長、消費提振、就業等更多使命和責任。

特別是在越來越多市場參與者以及政府端的加持下,電商大促規則變得更細化、科學,對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的滿足也越來越精準,對市場側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在新周期內,未來618、雙11料將依舊是促進消費、促進供給側實現價值循環的主要力量。

封面圖片來源:IC photo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消費 電商 京東 拼多多 阿里巴巴概念 擴內需促消費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天天免費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精品天堂一级 | 中文乱码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