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1 16:46:09
◎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服務重大項目落地效果明顯,納入臺賬的上千個重大項目環評文件順利獲批,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鐵等重大鐵路項目以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項目環評保障工作圓滿完成。
◎劉志全強調,去年10月啟動保供以來,102個重大煤礦項目環評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總產能5.1億噸/年。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生態環境部推進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一大批重大項目加快落地生效。
7月21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評司主要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相關工作。
新聞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近年來,國家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落地,而環評審批是如何服務于重大項目落地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對此,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以來,為強化環評“放管服”改革,服務“六穩”“六保”,助力重大項目落地,生態環境部建立了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
通過發揮機制作用,劉志全強調,去年10月啟動保供以來,102個重大煤礦項目環評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總產能5.1億噸/年。
三本臺賬指的是國家、地方、外資三個層面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清單。2018年以來,為強化環評“放管服”改革,服務“六穩”“六保”,助力重大項目落地,生態環境部建立了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每年年初主動對接獲取當年開工項目清單。
劉志全指出,對納入臺賬項目,生態環境部門提前介入、定期調度指導環評文件編制,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即報、即受理、即轉評估。
生態環境部推出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實施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劉志全回應稱,該項工作實施五年來,已經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服務品牌,獲得相關部委、地方和企業越來越多的認可。服務重大項目落地效果也很明顯,納入臺賬的上千個重大項目環評文件順利獲批,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雄商高鐵等重大鐵路項目以及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等“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項目環評保障工作圓滿完成。
“2022年,為更好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經濟的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再次深化創新工作機制。”劉志全說,為此生態環境部更加強化部委聯動,更加強化部省統籌,更加強化分類推進,更加強化精準服務。
劉志全表示,通過發揮機制作用,國務院確定今年重點推進的55個重大水利項目中,38個已批或在批,環評完成率近70%;國家今年重點推進的重大鐵路項目,12個已批或在批,涉及總投資超過5285億元,環評完成率超過50%;去年10月啟動保供以來,102個重大煤礦項目環評文件已批或在批,涉及總產能5.1億噸/年。
生態環境部門在服務重大項目的過程中,既要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提高審批效率,也要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確保環評審批質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在守住“底線”上,主要從四個方面嚴格把關:嚴守法律底線,嚴守生態環境質量底線,嚴守環境風險防范底線,維護公眾權益底線。
劉志全強調,在環評中,生態環境部門嚴格要求建設項目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項目位于環境質量未達標區的,其措施要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通過優化工程選址選線和采取必要的生態保護措施,使之符合“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避免對相關區域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等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在強化環評事中事后監管方面,劉志全指出,一是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2021-2023年)》,對重大投資項目環評要求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建設單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確保環評批復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設施、措施落實到位。
二是強化重大投資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執法,壓實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的屬地監管責任,對違反“三同時”和自主驗收要求的違法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三是加大“未批先建”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將查處“未批先建”違法行為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監督檢查工作內容,將問題突出的地方和企業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封面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