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1:18:05
8月17日晚間,華恒生物(688639.SH)發布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29億元,同比增長65.66%;歸母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107.60%;扣非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116.17%。
華恒生物表示,公司上半年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堅持“強組織、開新局、拉增長”的年度管理方針,夯實組織管理能力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積極面對市場需求及競爭形勢的變化,增加產能并豐富產品結構,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力度,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競爭優勢,公司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華恒生物目前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通過生物制造方式規模化生產小品種氨基酸產品的企業之一。半年報顯示,華恒生物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顯著增長,主要系纈氨酸及丙氨酸產品產銷量增加所致。
華恒生物目前主要產品包括丙氨酸系列產品(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纈氨酸、D-泛酸鈣和熊果苷等,其中L-丙氨酸主要用作生產新型綠色螯合劑MGDA、維生素B6以及食品添加劑等,是華恒生物銷量最多的丙氨酸產品,其在全球L-丙氨酸市場的份額位居榜首。
華恒生物主要產品的制備方法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較高優勢,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和市場壁壘。華恒生物L-丙氨酸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于其成功突破厭氧發酵技術瓶頸,構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為原料厭氧發酵生產L-丙氨酸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微生物厭氧發酵規模化生產L-丙氨酸產品,是行業內擁有厭氧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完整知識產權的企業之一,同時具備較強的生物制造技術工藝升級和迭代能力,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產品成本,有效拓展了下游應用領域,促進了產品的規模化應用。
華恒生物另一款核心產品L-纈氨酸下游應用領域包括飼料、醫藥和食品行業。近年來由于飼料原料如豆粕價格升高等因素,氨基酸精確配方飼料迎來了很大發展,L-纈氨酸在飼料里的需求量大幅增長,華恒生物則成功實現發酵法生產L-纈氨酸技術,菌種性能高效,發酵技術先進,伴隨華恒生物在巴彥淖爾基地逐步大規模量產發酵法L-纈氨酸產品,其L-纈氨酸市場占有逐步提升,發展勢頭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為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一體化程度,持續增強產品綜合競爭力,華恒生物今年上半年繼續推進募投項目、巴彥淖爾基地三支鏈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項目和長豐基地beta丙氨酸衍生物項目,提高產品產能,完善三支鏈氨基酸產品種類,打通相關產品上游技術。
從具體進展來看,華恒生物募投項目巴彥淖爾交替生產丙氨酸、纈氨酸項目和秦皇島發酵法丙氨酸技改擴產項目,按計劃部分投產,產能利用率有序釋放提升,相關產品的經濟性逐步呈現。
華恒生物表示,巴彥淖爾交替生產丙氨酸、纈氨酸項目的投產將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種類,增強公司在動物營養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公司主營業務的多元化擴展邁出堅實一步;秦皇島發酵法丙氨酸擴產,將進一步夯實公司在丙氨酸相關行業的龍頭地位,競爭優勢愈加突出。
研發方面,華恒生物繼續加大投入,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達3,337萬元,同比增長74.31%。研發成果來看,華恒生物上半年新增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研發人員占比則從去年同期的11.6%提升至15.30%。此外,華恒生物子公司秦皇島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今年上半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除加強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外,華恒生物堅持和發展已有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合作創新模式,與中科院天工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與中國工程院鄭裕國院士合作共建華恒綠色生物制造院士工作站,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為產業發展儲備技術和人才,提升公司的綜合技術研究能力。
同時,華恒生物已成立華恒合成生物技術研究院,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搭建系統與合成生物中心,完善從菌種構建技術研發-小試中試放大-工廠大規模生產相結合的全產業鏈技術產業化路徑,圍繞發酵法和酶法兩大技術平臺,加速布局在研管線產品,形成合成生物技術相關的核心競爭力。
華恒生物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未來還將繼續加大對研發的高投入,加速開發更多種生物基新產品,推動我國在生物制造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