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9 22:30:36
◎今年,港股上市公司敘福樓集團選擇簡化設計,直接上手畫!2022年中報封面上一句“上半年盈利下降,成本控制很重要(包括封面設計)”的字樣,解釋了手畫封面的緣由,也頗具自嘲的意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Wind港股餐館行業個股的2022年半年業績,目前43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披露了中報,其中虧損的有17家,實現盈利但同比下滑超50%的有4家。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報往往更關注其業績數據。近日,有一家中國香港餐飲上市公司卻因獨特的財報封面“出圈”。
9月28日,敘福樓集團(HK01978,股價0.87港元,市值6.96億港元)發布中期報告,相比于往年財報封面的精心設計,這份中報的企業標志、證券代碼、中報標題等信息有著明顯的手畫筆跡,公司還戲謔稱“成本控制很重要”。
那么,這家公司的盈利情況如何,以至于封面設計也要“省錢”?2022年中報顯示,敘福樓集團在中國香港經營有50家餐廳,2022年年初,中國香港地區暴發第五波COVID-19疫情,當地實施嚴格的堂食限制及社交距離措施,對業務產生影響,上半年利潤大幅減少約73.5%。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餐飲業負重前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已經披露中報的港股上市公司中,有的陷入虧損,有的盡管盈利但出現同比超50%的下滑。
敘福樓集團2022年中報封面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相比于A股上市公司財報,港股上市公司的財報往往設計感更強,許多上市公司會在封面、排版、圖案和顏色上花費功夫,這背后也是一筆開銷。
今年,港股上市公司敘福樓集團選擇簡化設計,直接上手畫!
中報封面上一句“上半年盈利下降,成本控制很重要(包括封面設計)”的字樣,解釋了手畫封面的緣由,也頗具自嘲的意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在2021年以前,敘福樓集團不管是中報還是年報,財報封面的設計都頗具匠心,大多以奶牛和粉色小豬的卡通形象為核心,每年設計不同的畫面場景,萌系十足,也突出了公司餐飲的業務特點。
不過在2021年年報,敘福樓集團的封面設計開始變得簡單,不再采用卡通設計,而僅是一張人手握飲品的照片。今年中報,則直接變成了手畫。
敘福樓部分往期財報封面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敘福樓集團于2018年5月在港股上市,但上市后其資本市場的表現比較慘淡,至今總市值也不超過10億港元。
財報顯示,敘福樓集團主要在中國香港地區供應亞洲菜(特別是日本料理)及粵菜,以五個自有品牌(牛涮鍋、和平飯店、永華日常、煲仔王及好呷臺灣火鍋)經營16間餐廳,及以五個特許經營品牌(牛角、牛角次男坊、溫野菜、柳氏家及The Matcha Tokyo)經營34間餐廳。
敘福樓集團在中報中表示,2022年年初,中國香港地區暴發第五波COVID-19疫情,當地實施嚴格的堂食限制及社交距離措施。疫情的影響導致餐廳暫停營業,加上市場情緒疲軟,對集團的業務產生影響,導致上半年收入減少約5.4%至4億港元,利潤大幅減少約73.5%至680萬港元。
記者查詢到,今年敘福樓集團曾發布疫情停業公告。首先是2月28日起暫停旗下所有餐廳的營運,3月28日公司宣布旗下餐廳已局部恢復有限度營業,管理層將視乎疫情局勢及人力資源等各項因素盡早恢復所有餐廳營運。
對節省設計費的調侃背后,是餐飲業在疫情影響之下面對的經營挑戰。
由于港股審核流程較短、門檻較低,且有利于吸引國際資本,因此,港股市場吸引了不少國內餐飲企業及國際餐飲品牌。因此,港股的餐飲企業規模較大,也讓外界更能從中窺見行業的市場表現。2022年上半年業績顯示,大部分港股餐飲企業業績承壓。
上半年虧損的港股餐飲企業 數據來源:Wind,記者整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Wind港股餐館行業個股的2022年半年業績,目前43家公司中有23家公司披露了中報,其中虧損的有17家,實現盈利但同比下滑超50%的有4家。
上半年盈利的港股餐飲企業 數據來源:Wind,記者整理
興業證券9月22日發布的研報指出,2022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餐飲連鎖板塊業績受到較大沖擊,其中分化也比較明顯,上半年平均門店經營利潤率為-1.0%,處于略微好于2020年同期(-2.1%)的水平;主要餐企上半年收入平均降幅8%;成本上漲門店盈利承壓,門店擴張也有所減緩;同店表現下滑,平均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8.1%,疫情影響明顯;翻臺率同比下降,行業平均翻臺率從去年同期的2.9下降到2.6。
興業證券認為,“同店店效下滑+開店放緩”導致收入普遍負增,而成本端各連鎖餐企均在積極推進降本增效,但剛性支出不可避免,尤其對于依然保持一定開店速度的企業來說支出亦是同步的。興業證券認為,當前餐飲企業的估值最大壓制因素仍來自疫情,目前來看7、8單月店效有所恢復,若疫情有所緩和,餐飲企業估值和業績彈性都很大。
記者嘗試就經營恢復情況等問題采訪敘福樓集團,向公司發去采訪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