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30 22:51:18
每經編輯 劉艷美
成都市武侯區和苑院落始建于1986年,占地約66.3畝,位于武侯區玉林橫街1號,涵蓋玉林橫街3號等周邊12個院落,共有建筑14棟、居民564戶。“和苑”一詞,源于《禮記·樂記》,寓意院內居民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家家戶戶和和美美。
一是基礎設施全面改造,解決群眾硬需求。
聚焦群眾基礎配套設施失修失養問題,堅持民生為本,全面覆蓋,應改盡改。重點實施水、電、氣、路等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同步實施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等內容改造,全面消除居住安全隱患。2022年以來,共為居民增設自來水戶表622戶,排水管網改造約2000米,燃氣管網改造約1500米,新設置生活垃圾分類設施19個,全面實現線纜規整(下地)。消除了火災、內澇、房屋漏水等安全隱患問題,實現了小區居民從居住的“鬧心”到“安心”的轉變。
二是公共服務趨于完善,提升居住幸福感。
在達到基礎類標準前提下,為滿足居民改善型生活需求,參照完整居住社區標準,改造或建設院落及周邊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現已形成了以“和苑廊亭”為代表的娛樂休憩空間,以“得眾養老愛心之家”為代表的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以“便民服務社”為代表的社區服務中心,以“鄰里驛站”為代表的議事休閑平臺,以“藝發空間”為代表的生活便捷場所等多種類型的特色便民服務載體,輻射玉北社區、玉東社區約2.7萬人口,累計服務人口1.4萬人次。實施照明亮化工程照亮“回家的路”,通過增設靠墻扶手與休憩臺的折疊坐凳等措施便捷鄰里老人。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約700萬元,統籌實施約2.5萬平方米的玉林一巷社區綜合體主體完工,建成后將規劃提供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綜合健身館,郵政服務網點,菜店以及公廁等社區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品質,形成老舊片區社區10分鐘“便利生活圈”。
三是環境風貌提檔升級,品味改造新生活。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聯動周邊街巷美化提升,以“片區規劃+局部優化”的改造理念,著力打造整體規劃和多元呈現共生共存、延續成都街坊里巷的煙火韻味、市井記憶的效果。對建筑外墻、樓道墻面和小區圍墻進行修繕或翻新。同時結合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統籌實施玉林東路特色街區打造,吸引社會資金約800萬元,對玉林北路、玉林東路社區部分沿街老舊小區實施自主提升改造,統籌整合、集中布局、協調共存。對小區原有綠化實施公共空間美化工程,翻新非機動車停車棚10個,改造或新增機動車停車位30余個。在充分征詢居民意愿基礎上,實施雨棚統一翻新和更換。小區舊貌換新顏,顏值不斷提升。
四是自治管理初見成效,保證治理見效能。
堅持“先自治后整治”,和苑片區19個小區均已全面完成自治組織建立,依據公約(章程)開展居民自治,持續長效開展管理。堅持黨建引領,自治組織通過院落居民議事會等方式,實現院落內部充分協商,協調利益訴求。
五是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樹立文明新風尚。
結合“愛轉角文創街區”示范點、“玉林東路特色街區”打造等工作,定期面向各類人群開設老兵課堂、思政課堂、家風學堂等特色活動,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史研習所、軍人家庭關愛援助中心服務點,推動基層黨組織負責“牽”,各方代表共同“議”,力量資源統籌“用”,通過黨群活動、電影放映、民主協商等方式建立向善向好、鄰里互助、和諧健康的小區生活。
成都市武侯區公園城市局
(圖片來源:均由案例所屬機構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