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14 23:24:17
過去十年間,成渝城市你追我趕,展現出拉動西部整體外貿水平的引領力。在新一輪競逐中,西部將如何進一步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加速形成?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日,重慶出臺《重慶市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下稱《外貿行動計劃》)《重慶市建設高質量外資集聚地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下稱《外資行動計劃》兩份文件,提出202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突破1萬億元目標。
從2021年萬億城市表現來看,共有7個城市外貿突破萬億,均位于沿海省份。成都和重慶兩座西部外貿“領頭羊”均處在“8000萬”級別,已站在萬億級門檻上。
過去十年間,成渝兩市你追我趕,展現出拉動西部整體外貿水平的引領力。在新一輪競逐中,西部將如何進一步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加速形成?
“重慶是最大贏家。”10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布《國務院關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慶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批復》,重慶成為唯一收獲“雙試點”資格的省份,有網友對此如是評論。
根據批復,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允許在重慶設立并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以外的出境游業務,同時,放寬重慶外商捐資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準入條件。
重慶官方表示,這兩項業務,既能提升當地文化旅游、養老領域的開放水平,也能吸引更多領域的外資入渝。
5天之后,重慶拿出兩份行動計劃,顯露出持續加碼“開放”的信心與決心,再次向“外貿萬億俱樂部”發起沖刺。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十三五”規劃曾提出“到2020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萬億元”的預期目標,但當年實際進出口總額為6513.4億元。
在“十四五”規劃中,重慶預期2025年進出口總額能達到8000億元,而截至2021年底,其外貿規模已達到8000.59億元,同比增長22.8%。
根據最新公布的《外貿行動計劃》,到2024年,重慶外貿進出口值要突破1萬億元,進出口規模保持中西部領先。進一步拆解來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力爭突破3500億元,加工貿易進出口突破4500億元,保稅物流進出口突破2000億元。
為實現上述目標,推進“貿產融合提升”是第一要務,既要夯實貿易發展產業基礎,也要加快承接國際及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本質上,進出口實力與產業基礎密不可分。
數據顯示,機電產品是重慶近年進出口貿易的“主力”,2021年占比達到84.8%。今年1~8月,重慶進出口總額為5604.3億元,同比增長10.40%。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2019.8億元,同比增長16.1%,這里面,電動摩托車出口增幅高達87%。
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的活躍,日漸成為重慶外貿的新亮點,五年間不僅規模擴大近3倍,并且愈發接近外資規模。
2021年,重慶民營企業進口額為1158.2億元,同比增長40.3%,出口額為2335.76億元,同比增長39.9%。而在2017年,重慶民企進、出口額分別僅有359.08億元、864.33億元,且均為負增長。
2021年,重慶外資企業進、出口額分別為1174.93億元、2650.13億元,增長5.1%、11.4%;今年上半年,外資企業進出口額為1977.9億元、增長10.8%,同期民企完成進出口額1914億元、增長17.8%。
提升進口占比,已成為各地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共識。重慶此番提出,到2024年全市進口在外貿進出口總值中的占比提升至40%以上。這一目標較2021年至少要提高4.6個百分點。
為此,重慶將在穩定筆記本電腦、手機等出口規模基礎上,加快擴大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關鍵設備和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以及休閑娛樂、體育運動、文創時尚等優質日用消費品和醫藥、康復、養老護理等產品進口,從而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重慶果園港 圖片來源:新華社
同時,“支持兩江新區創建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也被納入《外貿行動計劃》。此前,在2020年11月舉行的第三屆進博會上,商務部等9部委宣布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西部地區僅四川省天府新區和陜西省西安國際港務區入選。
今年7月,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公開表示,正在加快培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針對重點消費品建立分撥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等專業進口平臺,改善國內供給。
據悉,2016年-2021年,我國關稅總水平從9.8%降到7.4%。2022年,我國再次調整954項進口商品關稅,涉及食品、醫療保健品、母嬰用品等多種消費品。RCEP生效實施后,區域內90%以上的產品將逐步實現零關稅,相關進口消費品價格將更優惠。
值得注意的是,兩份行動計劃顯示出極高的關聯性,“以產業投資增長帶動貿易增長”的思路很明確。可以說,促進更多優質外資項目落地發展,將是這座西部城市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重慶每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穩定在100~110億美元之間(僅2016年達到113.42億美元)。去年這一金額為106.65億美元,增長3.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22.36億美元,增長6.4%。
根據《外資行動計劃》,2022年-2024年,重慶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要達到10%以上,制造業吸收外資占比30%以上。到2024年,“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吸收外資水平明顯提高,外資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
若沿用傳統路徑,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但隨著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政策的落實,開放預示著新的機會。截至2021年,落戶重慶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到312家,比2016年增加40家,總數量與成都持平。
作為成渝“雙核”之一的成都,同樣正處在沖刺“外貿萬億俱樂部”關鍵期。
2021年,成都以8222億元進出口成績,排在全國城市榜第十位。在這個榜單上,前七名選手已突破“萬億”大關,天津、青島、成都、重慶四城處于“8000+億元”臺階。
今年4月,成都定下未來五年發展藍圖時,明確提出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的目標。這也意味著,西部地區或將很快迎來兩座外貿“萬億之城”。
進一步拉大來看,四川在經過“4年跨過5個千億臺階”的發展后,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9513億元,有望成為西部首個外貿破萬億的省份。
今年3月,時任四川省商務廳廳長曾卿在接受城叔采訪時曾表示,四川外貿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但其動能在減弱,外部條件制約依然比較突出,今年要躋身“外貿萬億俱樂部”,需要付出艱辛努力。
而在川渝攜手沖擊更高目標時,更多西部省份也迎來外貿崛起,共同推動“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構建。
比如,過去作為“交通末端”的新疆,迎來向“樞紐中心”轉變的機遇。
中歐班列是一個“關鍵變量”。2011年,首趟“渝新歐”國際班列由重慶出發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緊隨其后,2013年,首趟“蓉歐快鐵”由成都出發開往波蘭羅茲。作為“先鋒”,川渝兩地共同拉開全國以鐵路聯通歐洲國家的序幕。
占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40%。
新疆正是中歐班列進出境的重要關口。數據顯示,位于新疆的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個口岸,通行的中歐班列數量占比達到全國一半以上。2021年,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口岸進出口貿易值分別達到3054.5億元和2345.49億元。
貨來貨往之間,過去籍籍無名的邊境小城亦開始受到矚目。
因位于新疆阿拉山山口得名的邊貿口岸阿拉山口,是名副其實“鐵路拉來的城市”——渝新歐班列開行的第二年,國務院批準成立阿拉山口市,一個邊陲樞紐城市拔地而起。
新的可能則在南向出現。
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出爐,將廣西提出超過20年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設按下“加速鍵”。根據規劃,這條從成都和重慶“共赴”廣西南寧的通道,不僅將廣西拉入西部開放的“朋友圈”,并且與向西開放的中歐班列一道,拉通從東南亞直通歐洲的紐帶。
西部陸海新通道空間布局示意圖 圖片來源:《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
從數據上看,過去十年,廣西外貿進出口總額持續上升,增長2.11倍;其中,2021年名義增速達到30.2%,為十年最高值。作為西部唯一出海口,廣西北部灣港也迎來高速發展期。今年8月,廣西北部灣港貨物吞吐量達2.40億噸,超過大連、黃驊港躋身全國前9位。
今年8月開工的平陸運河,進一步補齊陸海新通道出海的“水路”。廣西當地出現更多期待聲音:過去西部貨物從廣東出海,助推了珠三角的繁榮,而當南向通道不斷完善,是否有可能在廣西復制另一個“珠三角”?
眼下,西部內陸正在變成新“沿海”——過去十年間,西部12個省份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32倍。“出海”的通道已然搭建,新一波國際產業鏈轉移下,西部省份將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