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24 23:34:50
每經編輯 盧祥勇
10月,在上海的街頭,一個被人們逐漸遺忘的“街道老朋友”,悄無聲息地完成華麗的蛻變,吸引了無數行人的好奇目光,讓大家駐足觀看、體驗打卡,這就是曾經陪伴過一代代人成長的公用電話亭。
公話亭成為數字基礎新設施
隨著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電話亭的數量開始減少,也讓一些電話亭變得少人問津,與其鼎盛時期的星羅棋布形成鮮明反差。
作為連接過很多情感與回憶的公共空間,公用電話亭如何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街頭,擁抱技術更迭、保持活力、造福于民?
據上海經信委微信21日消息,2020年以來,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以“總量控制、布局優化、功能提升、模式創新”為原則,在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綠化市容局支持協調下,對公話亭的布局、外觀、功能、綜合應用、維保等方面提出技術和設置要求,指導上海電信開展重點區域公話亭的布局優化、整新清理。
圖片來源:上海普陀微信公號
本次亮相申城的“數字公話亭”不光外表煥然一新,穿上了時尚的“外衣”,其“內在”也大有看頭。按下“一鍵通”市民可以立刻享受24小時人工客服的各種貼心專業服務:“預約就醫”以人工客服幫助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市民預約掛號三甲醫院;“預約叫車”刷臉直接叫到出租車;如果迷路了也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臉識別找到家屬;另有“12345手語視頻服務”,為特殊人群搭建起溝通的彩虹橋。
“數字公話亭”還有很多便民應用,例如“15分鐘生活圈”里可以查詢周邊核酸亭、醫院、電信營業廳等生活設施位置;“3分鐘免費通話”可以保障市民的緊急通信需求;“手機充電”服務可為過往行人解決燃眉之急。
圖片來源:上海經信委微信
據了解,截至目前上海電信已完成覆蓋8個行政區10個商圈的“數字公話亭”試點布局,計劃年內初步覆蓋中環內核心區域,同步進行臨港自貿區等新城的部署。
多地改造公用電話亭
上海的公用電話亭最早出現于上世紀30年代,它是古老的“城市家具”,但現在人們最常用它來躲雨、拍偶像劇。
2006年,上海公用電話亭的數量達到歷史峰值——10000座。但隨著手機普及率不斷提高,電話亭的數量開始減少。
截至2020年,上海市區存有公用電話亭約5000座。這些公用電話亭主要布設于市中心主干道、次主干道、老牌商業街沿線。一旦相關路段的路面面臨重建、管網需要重布,電話亭的存續便成了變數。
除了上海,國內多地都對公用電話亭進行了改造升級。
2018年,成都曾對部分老舊電話亭升級換代,改造完成后的新型智慧電話亭,不僅外觀酷炫,還將實現繳費、充電、訂票等多項服務功能。
新華社今年4月曾報道,北京市將結合現有公用電話亭分布情況,在天壇公園、友誼醫院、北京南站、三里屯等10處不同場景點位,開展公用電話亭“數字化、景觀化、復合化”試點建設,并視運行情況推廣應用。區別于只能接、打電話的老式公用電話亭,新式電話亭將更換為多點觸控屏幕,并且具備兩個USB口和一個220V電源口,可以同時為多人提供充電服務。此外,電話亭還能提供無線網絡、多媒體信息發布等服務。
事實上,全球公用電話亭的命運同此涼熱。英國早在2001年就宣布將停止發展公用電話亭,理由是“公眾愈來愈多地使用移動電話,公用電話亭的使用率越來越低”。2004年5月,英國公用電話亭從2001年的141000座減少至75000座,并計劃在此后的一年半內拆除1萬座公用電話亭。
2014年,美國紐約市存留路邊公用電話近萬部,使用率低且多已損壞。為此,紐約市政府面向社會征集“升級方案”,計劃將市內的公用付費電話亭改建為能夠提供免費無線網絡信號的信息亭,同時利用展示廣告的方式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
編輯|盧祥勇 杜波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上海經信委、解放日報、成都日報、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