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8 14:28:56
◎對白酒板塊的看法:目前資本市場對食品飲料行業,特別是對酒水板塊有比較大的分歧。但對此也應當保持理性分析,在食品飲料如此大的板塊里,還是能找出比較多的投資機會。
◎對食品飲料細分領域投資機會的研判:如果從產業趨勢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最大的一個機會還是來自中餐的食品標準化改造,來自中國4萬億餐飲市場的存量改造機會。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文多
11月8日,由商業發展中心作為指導單位,每日經濟新聞和中企萬博(集團)公司主辦的2022第二屆中國食品飲料資本論壇在線上召開。論壇上,華創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歐陽予以《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食飲股投資機會》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我們判斷,(白酒)板塊短期來看,股價已經先于基本面觸底了,目前就處于底部投資區間。”歐陽予表示。
此外,歐陽予認為,食品飲料行業當中很大的一個機會源于中餐食品標準化改造。隨著后續餐飲業的恢復,包括像連鎖、預制食品、調味品的細分龍頭會有成長及股價的彈性空間。
華創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歐陽予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貴州茅臺(SH600519,股價1507.11元,市值1.89萬億元)為首的白酒板塊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對此,歐陽予認為,白酒板塊的股價已經進入了底部投資區間。
“10月份整個食品飲料板塊都呈現了大幅回調,特別是白酒板塊。這里也體現了目前資本市場對食品飲料行業,特別是(對)酒水板塊有比較大的分歧。”歐陽予表示,但對此也應當保持理性分析,在食品飲料如此大的板塊里,還是能找出比較多的投資機會。
歐陽予繼續分析說:“對于白酒板塊,應該可以非常明確的一點是政策的邊際影響相對于十年前來說,應該是大大降低了。所以在恐慌式下跌之余,這里面肯定是包含了很多非理性的因素,這一點是可以明確的。”
“對于未來白酒持續增長的平穩性,也就是過去市場最為擔心的白酒周期性問題,在目前這個時點來看,(白酒的)需求結構還是以大眾消費為主。對于頭部酒企增長平穩性的問題,一方面老名酒企業的先天品牌優勢帶來了近幾年品牌的加速集中化。根據中國酒協的數據,六大上市名酒目前的收入占比體量已經達到了46%,而這個數據在2016至2017年的時候僅僅是20%多,明顯快速提升,背后最本質的原因還是消費者往品牌、品質(方向)轉變,老名酒的優勢自然而然明顯地發揮出來。”歐陽予表示。
此外,歐陽予認為,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保障酒企能夠對抗周期、實現平穩持續增長的一個動力來源。
“過去我們認為白酒行業應該是偏傳統的,但從過去幾年老名酒企業在數字化建設上面投入的水平來看,這些企業在渠道的管理、終端的掌控力、消費者的互動層面,目前相較十年前已經是大大提升了。酒企管理水平的改善也是他們能夠對抗周期,實現平穩持續增長的一個動力來源。”歐陽予表示。
除了白酒之外,歐陽予認為食品飲料其他的細分領域也不乏投資機會。
“大眾酒類的啤酒,能看到啤酒板塊的ROE(凈資產收益率)還在一個上行的通道,這是很重要的方向,我們可以去挖掘機會的。基礎的食品品類,比如說奶、肉、基礎糧油,當前的估值性價比都已經非常明顯了,像乳業A股的龍頭估值已經跌到了近十年底部。如果我們去看港股,這一類的企業的估值已經到一倍PS(市銷率)附近了。即便我們去對比海外的經驗,一倍PS以內的這種偏成熟的品類龍頭,它的投資價值也已經體現出來了。從股息率的角度(看),收益的性價比也已經非常不錯了。”歐陽予表示。
此外,歐陽予提及,中餐食品標準化的改造將為市場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如果我們從產業趨勢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最大的一個機會還是來自中餐的食品標準化改造,來自中國4萬億餐飲市場的存量改造機會。”歐陽予稱。
而針對大眾食品領域,歐陽予認為在明年也將出現好轉,目前也已經處于行業底部。
“第一,(今年)部分比較激進的企業采用了壓貨的策略,對行業的穩定性、競爭的秩序帶來比較大的干擾。可以說今年二季度、三季度是行業競爭秩序最亂的時候。從目前看,采用這種比較激進壓貨策略的企業,再采用大幅壓貨(策略)的概率已經不大了,(因為)已經壓不動貨了。所以我們判斷從四季度開始,行業秩序逐步好轉。”歐陽予表示。
歐陽予稱:“第二,實際上我們從三季度已經看到了一些包材成本明顯降下來。從四季度開始,包括很多上游的大宗原材料——油、糖,到明年應該都是下降的趨勢,所以也會帶來成本壓力明顯的減輕;第三,目前資本市場對于消費恢復的預期已經降得充分低了,再加上明年的(財報)基數充分降低之后,也帶來了整個大眾消費品明年比較明確的改善趨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4829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