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5 17:45:38
◎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71459億元,同比增長5.8%。
◎10月份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工業投資穩定增長,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新動能積蓄增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
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71459億元,同比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0575億元,同比增長0.6%。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
國家統計局指出,10月份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工業投資穩定增長,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新動能積蓄增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10月份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哪些特點?
在同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生產需求保持恢復態勢。10月份受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同比增速是有所回落的。但是從累計來看,保持了總體平穩。
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0.1%,與1~9月份持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0%。從環比看,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33%。
對于這一數據,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楊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前值6.3%),同比增速回落,但仍處于3月份以來的高位。
工業增加值增速雖有回落,但仍處于相對高位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工業生產沖高回落,但其中部分中上游表現相對較好。在制造業方面,分行業來看,多數行業生產有所回落、但電氣機械、非金屬制品、醫藥制造回升,汽車制造、電氣機械、黑色冶煉、化學原料等增速居前。
付凌暉也指出,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比較明顯。10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其中產業鏈較長的汽車和電子行業同比分別增長18.7%和9.4%,對上下游行業帶動有力。
消費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1億元,同比下降0.5%,這也是這一數據時隔四個月再次轉負。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對此,付凌暉分析,從10月份情況來看,受到國內疫情散發多發的影響,部分地區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受到一定沖擊,尤其是部分服務性消費總體放緩。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其中餐飲收入下降8.1%。
餐飲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稱,社零增速下降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首先,10月CPI同比2.10%,較前值下行0.70個百分點,在價格角度利空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
其次,10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錄得5.50%,持平于前值,處于相對高位區間,對居民收入增速形成一定壓力;
第三,在疫情的擾動下,10月餐飲收入零售額當月同比錄得-8.10%,較前值下行6.40個百分點,在結構角度利空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
對于未來消費市場走勢,付凌暉指出,從下階段情況來看,疫情對市場銷售的影響仍會存在,但總的看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消費恢復向好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
投資方面,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5.8%,處于平穩態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第四個月運行在5%~6%。
固投同比增速保持平穩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付凌暉對于當前投資態勢指出,從投資來看,穩投資政策持續加力,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穩定增長,也有利于投資關鍵作用有效發揮。前10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7%,連續6個月增速加快;制造業投資增長9.7%,明顯快于全部投資增速。
付凌暉特別強調,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各地區積極推進新能源、新醫藥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制造業補鏈強鏈,有力支持制造業投資。前10個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9.6%,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0.4%;制造業投資增長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超過40%。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6994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