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7 17:43:1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據央視新聞報道,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在會上介紹,當前,隨著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出臺了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保障群眾就醫購藥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社會正常運轉、涉疫安全保障和學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優化要求。
米鋒表示,這十條措施,是為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執行中要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比如,除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于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不開展落地檢。各地要按照要求精準落實。
此次調整是主動優化不是被動的
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這次的優化并不是完全放開不防,是主動的優化而不是被動的,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特別是對二十條實施以后,地方的有益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總結等因素,綜合考慮所作出的。
優化后的防控措施將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目前,變異株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明顯提升,我國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這次的優化,正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體實踐,是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舉措,通過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的準備等,進一步提升防控能力,為今后繼續優化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終戰勝疫情提供條件和保障。
沒有必要囤積和搶購藥物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傳播隱匿、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毒的變異,目前絕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是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重癥病例比例較小。針對病毒特點和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治療方法:
第一,對癥治療。對于一部分主要癥狀是發燒、咳嗽、咽痛的患者,在治療上主要是對癥治療。
第二,抗病毒治療。對于普通型或者有進展為重癥風險因素的患者,需要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以減少向重癥的轉化??共《舅幤芬欢ㄒ卺t生的指導下使用。
第三,中西醫結合治療。中藥在病毒性感染的治療中,有其獨特的優勢。
第四,兼顧新冠肺炎和基礎性疾病。在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應注重治療基礎病。
郭燕紅表示,相關的藥物在新冠治療過程當中是不可或缺的,國家衛健委已經要求縣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這些對癥治療的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包括中藥、西藥等藥物,包括抗原試劑進行一定的準備,同時基層的醫療機構,因為通過分級分類的救治,有很多的感染者也會選擇居家治療的方式,要求基層的醫療機構、藥品的零售網點等也要做相應的準備,來保證人民群眾藥物的可及性。
最后也要提示大家,沒有必要去囤積和搶購藥物,應該說無論是在藥品的銷售網點還是在醫療機構,這些藥物是充足的。
黨和國家現職領導人都接種了
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國產新冠疫苗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表示,中國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種以后獲益遠遠大于風險。中國疾控中心對我國已經開展接種的超過34億劑次、超過13億人的不良反應監測發現,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我們常年接種的其他一些疫苗相當,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還略低于年輕人。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累計向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次的疫苗。從報道當中也可以看到,有3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政府官員帶頭接種中國的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到目前為止,按照我們不完全統計,60歲以上老人接種中國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超過10億劑次,都非常安全。在這里,我可以再告訴大家,黨和國家現職領導人都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而且接種的都是和普通老百姓接種的一樣的國產新冠病毒疫苗。
鄭忠偉介紹,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絕對禁忌,只要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處于穩定期,都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在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方案里,確定了4種不能或者暫緩接種的情況:
第一種,老年人在既往接種疫苗有過嚴重的過敏反應時,比如出現過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等等;這類情況是不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
第二種,因為感染性疾病處于急性發熱期,這個階段建議暫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控制住以后再接種。
第三種,在慢性病的急性發作期,比如說腫瘤患者處在化療期間,或者高血壓患者處于高血壓危象當中,一些冠心病患者在心梗發作期,還有一些神經性疾病的患者處于疾病的進展期,還有癲癇處于急性發作期,這類患者我們建議暫緩接種新冠疫苗,病情穩定后也可以接種。
第四種,因為嚴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經處于生命的終末期,不建議接種疫苗。
對于老年人來講,只要滿足條件,一定要加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做到應接盡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國防疫策略調整是否晚于其他國家?
據北京日報報道,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防控措施和策略的調整,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就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病毒的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和疾病譜的狀況、疫情的態勢和走向、人群的抵抗力、衛生系統的防控救治能力以及國內外的疫情情況等。防控策略與措施還受到防控的理念、防控優先目標的確立等因素影響。
梁萬年說,從國際上看,一些國家放松防控措施的原因,主要是在早期的幾波新冠疫情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人群獲得了自然免疫力,為此一些國家付出了大量死亡等代價;其次,疫苗接種覆蓋率,尤其是老年人群的覆蓋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比例;再次,新變異株的致病力逐漸減弱,以及具有較好的醫療救治能力等。但是,絕大多數國家并不是完全的放開,而是防控重點發生了變化,比如重點主要集中在防止醫療資源擠兌上,其策略和措施的調整也是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一步到位。
我國一直在密切關注病毒和疾病的變化,邊防控、邊調整、邊加強能力建設,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調整的條件,持續因時因勢動態優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在尋找最佳的防控方案。治療方案、防控方案等持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就體現了我國疫情防控的邏輯和思路。
“做好準備、提升應對能力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span>梁萬年說,我國的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礎病患者眾多,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療衛生資源數量,比如每千人口的醫生數、床位數、ICU床位數等都不足,且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的分布也不均衡。此外,疫苗接種的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高危人群的接種覆蓋率還不夠理想,藥物和防控物資的儲備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等。正是基于我國的國情,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積極加快藥物研發、疫苗接種、能力培訓、物資儲備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明顯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統的韌性,為我國進一步優化調整策略和措施創造了條件,也為最終戰勝疫情奠定了基礎。
恢復疫情前生活狀態需要哪些條件?
還要做好哪些工作?
據北京日報報道,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進入冬季,冬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增加防控的壓力確實是存在的。優化新冠防控措施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降低疫情對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有效的資源配置,重點保障重癥和高危人群的救治,更好地統籌新冠防控和正常的醫療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當前,需要密切關注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各地報告新冠感染后重癥、死亡情況,以及醫療資源占用的情況,嚴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等。在這些方面,國家衛健委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部分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
一是疫苗、藥物的研發,疫苗接種和藥物的儲備。在疫苗接種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了90%。近期,又針對促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加強藥物的研發、生產和儲備,重點儲備抗新冠病毒的藥物,中藥以及兒童和老年人的治療藥物和常規藥物。
二是加強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增加定點醫院重癥病床、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醫療服務,保障其他醫療機構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需求。強化基層能力建設,提升基層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發揮好“守門人”的作用。
三是加強病毒變異、疾病嚴重性、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監測。強化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的疫情防控,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盡量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
四是凝聚社會共識。群眾對優化防控措施普遍表示支持和歡迎;要加強健康知識的普及,使公眾對新冠認識更加理性,個人健康意識顯著提升。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新冠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風險仍然存在。我國的一切準備和努力,都是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把疫情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
入境人員管理措施將加快推進
據中國網報道,發布會上法新社記者提問稱:第一個問題,中國政府什么時候會開放入境防控措施,取消或者調整核酸檢測和入境隔離的要求?第二個問題,為了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率,衛健委是否會決定推出接種疫苗指令,進入公共場所要求提供接種疫苗的證明或者類似的措施?為什么目前為止沒有推出這種指令?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這個問題大家也都很關心,這次優化措施主要是針對國內各地的疫情防控,對于入境人員管理等外防輸入的措施,我們也將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進一步優化完善。
關于疫苗接種的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說:我們關注到了,有的國家推出了疫苗接種令,這對提高這些國家疫苗接種率確確實實有幫助的。正如剛才賀勝局長、李斌主任介紹的一樣,我們國家目前全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包括3-17歲已經達到97.5%,18-59歲已經超過了95%,全人群的疫苗接種率已經是非常高的了,在全世界也是屬于比較高的水平。目前,我們為什么制定老年人的疫苗接種方案呢?就是我們高齡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相對偏低。但是,通過這次方案我們也看到,最近這一塊工作也有了非常好的推進。
另外,剛才您說到的是否要推出這個措施,必須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不能強制進行疫苗接種令的推出。我想這方面我們也必須按照我們國家的法律法規來作出選擇。
鐵路12306:購票乘車停止查驗核酸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中表示,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據“中國鐵路”發布消息,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協調機制防控政策要求,自即日起,購票、乘車及進出站停止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各項進京防控措施調整時間另行通知。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通知》發出后不久,記者撥打全國鐵路客戶服務熱線12306,熱線撥通后的語音提示已更新。最新提示為:自即日起,購票、乘車及進出站停止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各項進京防控措施調整時間另行通知。
據北京日報報道,記者從北京南站、北京西站等各大火車站獲悉,目前進站乘車政策已經同步更新,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證明和健康碼。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網、北京日報、中國鐵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