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17:45:10
2022年,在“雙碳”目標、汽車“新五化”等新要素影響下,新能源行業景氣度繼續上升。
不久前,國內消費品數字化供應鏈龍頭怡亞通接連宣布兩項新能源布局計劃,與多方在開發鋰資源、打造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系統解決方案展開深度合作,期待在公司供應鏈管理優勢的基礎上,再創造一個利潤增長點。
怡亞通高級副總裁羅筱溪表示:“在全國建設統一大市場的政策背景下,物流及供應鏈行業的全鏈條整合能力及資源配置效率成為亟待提升的重點方向。‘智慧新能源+數字化+倉儲運一體化’的模式興起將強力賦能物流產業鏈,并帶來全新的生態和市場機遇。怡亞通將緊抓原有大消費供應鏈的布局能力,在此基礎上開拓出在新能源領域全新的生態。”
11月8日,怡亞通發布公告稱,與金圓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合作開發鋰資源等項目。根據協議,金圓股份主要負責項目尋找,怡亞通共同參與決策,雙方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同意,若合資公司投資開發的項目,在鋰產品供應鏈業務上需要合作或承接的,在同等條件下,怡亞通享有優先權。
怡亞通表示,本次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有助于發揮合作雙方資源優勢,在共同投資開發鋰資源等有關項目達成戰略合作,有助于公司實現新能源產業上下游領域產業布局。
怡亞通高級副總裁羅筱溪表示:“新能源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其中上游的原材料是很稀缺的,也是很難獲取的。我們希望對上游資源進行把控,讓公司跨入新能源產業最起始的一步走得更穩。”
11月28日,怡亞通新能源布局再下一城,公司公告稱擬與吉泰車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TEC公司)共同以現金出資方式出資設立“深圳市怡亞通新能源商用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公司擬持有其75%的股份,GETEC公司擬持有其25%的股份。
怡亞通表示,有別于乘用車的傳統銷售模式,以換電輕卡,冷鏈物流車、城配物流車為代表的新能源商用車,其產品設計、制造、銷售和運營方式,與行業屬性、園區物流、終端配送等數字化管理場景的結合緊密,呈現出底盤平臺化和行業個性定制化的趨勢,同時,新能源商用車作為生產力工具,客戶對于園區運營整合、售后服務、補能續航、運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更為苛刻。通過與GETEC公司的合作,公司將充分發揮場景+技術的優勢,提供物流配送新業態下的高效、智能、便捷解決方案。
“新能源民用車的市場爭奪已經相當激烈,但新能源商用車目前還是藍海。所以怡亞通另辟蹊徑,利用我們本身有自己的物流園、物流車,以及合作伙伴資源優勢,從新能源商用車的角度切入,來打開線下場景需求。”羅筱溪認為,“新能源商用車制造出來后,需要向下游銷售,要結合政府資源、商用車用車企業去洽談合作,這些都是怡亞通的優勢。”
2022年半年報顯示,怡亞通擁有六大區域集散中心,覆蓋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的300多個城市的物流網絡,具備為客戶提供深入1-6 線城市的B2B、B2C深度配送運作能力,24小時內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最優質的客戶體驗。這都是怡亞通布局新能源的基礎所在。
在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布局,怡亞通早有謀劃。
今年以來,怡亞通管理層認真研判局勢,開發新的業務增長點,向國家大力支持的戰略性新興行業的供應鏈服務拓展,如新能源,IC 電子元件,高科技智能制造,建材及現代農林等行業,配套建設的BU(業務單元)團隊由總部管理層親自主抓,在很多服務方式上進行創新。
比如在上下游的覆蓋半徑上,怡亞通增資控股山東寶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當地建立鋁棒中轉庫等方式進行分銷,為鋁型材加工企業提供集中采購、庫存管理等服務,助力山東鋁產業鏈優化升級。
成立25年來,怡亞通已經成長為中國頭部消費品數字化供應鏈服務商及分銷商,在全球化服務和分銷、物流體系搭建、客戶資源積累、數字化能力等方面長期深耕,為公司轉型布局新能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例如,怡亞通擁有覆蓋全國各級城市乃至東南亞等地區的深度分銷網絡體系,在大數據管理和深度供應鏈維度實現從品牌商到終端的網絡扁平,顛覆過去粗放原始分散的經銷商模式,構建一體化運營的快捷、高效的直供渠道,幫助合作伙伴突破渠道拓展瓶頸,深入低線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
此外,怡亞通擁有優質的客戶資源,目前已與100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及26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了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競爭優勢,能有效地幫助合作伙伴提高核心競爭力。
“怡亞通將會逐步鍛造自己在新能源產業的能力,包括團隊、資源等,后續通過對新能源業務的深入探索,幫助我們廣大客戶聚焦他們的核心業務。”羅筱溪表示,“怡亞通作為深圳國資委旗下重要的供應鏈企業,希望能夠參與到政府鼓勵的新能源產業方向,來實現與政府的資源互動和產業騰飛。我們將緊抓原有大消費供應鏈的布局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在新能源領域開拓出自己全新的生態。”
可以預見,怡亞通原有的供應鏈優勢將賦能新能源業務,使其成為怡亞通探索高附加值高毛利的又一個機遇。怡亞通將在夯實公司在產業供應鏈服務方面營收規模的同時,導入新客戶、新行業,創新商業模式,儲備商業機會,塑造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