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3 21:49:38
興趣和職業怎么選,這個流行于社交媒體的話題在不同的代際有著不同的主流答案。在興趣多元化,愛好圈層化的當下,“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或許是新一代年輕人更向往的答案。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興行業,短視頻、直播成為擁有無限可能的新夢想之地。據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較2021年12月新增1919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4.4%,其中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58.8%。
互聯網的普及讓各行各業、不同代際的人都有機會借助網絡連接看見更大的世界。成立于2014年的趣丸科技正是孵化于互聯網浪潮的時代,其業務集興趣社交、電子競技、互動娛樂為一體,趣丸科技創始人兼CEO宋克認為在科技和平臺擁有更大可能性的當下,興趣本身可以創造更多價值。
以當下堪稱火爆的網絡直播賽道為例,走過野蠻生長的雜草時代,網絡直播也已經開始加速邁向規范化、精細化的道路。趣丸科技TT事業部運營總監何翠玲也認為,網絡主播的未來趨勢一定是專業化,“因為它是一個新的職業領域”。
垂直化產品提供多元化平臺 打造全方位主播孵化體系
十年前,如果告訴一個普通人,在網上做直播也是一種職業,甚至能以此創業,或許敢相信的人鳳毛麟角。但機遇就像潮水,漲潮時,所有人都看得見,也都有機會。
竽瑤當前是趣丸科技的合作公會會長,她在2019年初次接觸趣丸科技旗下產品TT語音,隨后為網絡語音主播這一新興領域所吸引。她先是成為一名網絡語音主播,積累影響力,之后創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成為趣丸科技深度合作伙伴。對于竽瑤來說,TT語音不僅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是一個突破自我的創業平臺。她創立的公會規模在過去三年隨著行業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從2019年的50余人發展至如今線上線下共3000多位優質語音主播,為4萬多名年輕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竽瑤的創業或許是一個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創業故事,網絡直播已經不再是曾經大眾印象里嬉笑打罵、唯流量論的娛樂媒介,它同樣可以創造價值、提供機會、成為一種職業。
何翠玲表示,當前趣丸科技孵化網絡主播主要是通過與公會合作,從新主播、成熟主播、細分音樂領域三類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與我們合作的公會都要求是有資質、規范化運營的,公司會在線上線下渠道招募年齡在20到30歲左右的年輕人,之后通過兩個階段的培訓篩選出潛力主播,然后會有行業資深的從業者來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能和直播規范素養的培養。”同時,還會通過平臺流量扶持、系列賽事等方式激勵主播成長,全面提升業務水平。
除了構建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音頻主播行業培育體系,趣丸科技還通過主播培育計劃和以賽提質的方式,提高主播專業度,挖掘培養潛力主播,探索平臺主播在優質內容創作等方面的“自我造血”模式。近兩年,趣丸科技與戰略合作公會已累計培養主播超5萬人,培訓時長超800小時。
《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直播行業成長至今已進入3.0時代,行業格局基本穩定,直播內容與形式呈現多樣化發展。新的內容和消費形態伴隨用戶需求不斷涌現,并逐漸分化不同領域的垂直直播賽道,細分市場出現新機會。
在語音直播領域,趣丸科技也在嘗試探索更細分的市場,例如推出了音樂互動類的App麥可,以及音樂創作App唱鴨。“現在年輕人的興趣很廣泛,未來我們也會推出一些更垂直類的產品,豐富我們的產品矩陣,讓不論是喜歡電競、脫口秀,還是配音、唱歌的用戶都能找到可以展示他們興趣愛好的地方。”何翠玲介紹,“用戶選擇趣丸的平臺是因為這里有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可以展示自己的興趣,并且能以此賺錢甚至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我們在今年推出‘興趣向上計劃’的原因之一。”何翠玲稱。
據了解,趣丸科技提出的“興趣向上計劃”旨在為新生代提供興趣分享、才藝展示、創作扶持的平臺。鼓勵年輕人從興趣和熱愛中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引領年輕人正向發展,通過興趣創造價值。宋克認為,興趣正在成為與年輕人建立連接的關鍵詞。“相比90后,Z世代的興趣更加多元,除了群體歸屬感,他們更希望自己的興趣具備實用性,最終能真正成為一種職業技能。”
主播行業踏上規模之路 專業化生態建設勢在必行
2016年,直播主力軍開始由PC端轉向移動端,大量創業者涌入,上演“千播大戰”的場景。由秀場直播演變而來的娛樂直播平臺進而獲得發展,這一年也被稱為移動直播元年。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至少有近20份提及主播的政策文件先后發布。2022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和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為行業劃定了“底線”和“紅線”。
野蠻生長期已經到了轉型的隘口,直播行業想要更上一層樓,規范化的行業生態體系建設已是燃眉之急。
在何翠玲看來,語音主播由于缺乏視覺特征,更需要凸顯專業性,另一方面,有不少主播沒有把直播這件事當做一份職業,“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份自由兼職,對現有的政策、規范都不太了解。所以我們希望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通過規范化的培養,讓專職主播的職業化程度更高。”
的確,從大環境來看,直播行業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號累計近1.4億個,活躍賬號(一年內有過開播行為)約1億個。2022年上半年,新增開播賬號826萬個。
作為垂直類的直播類型,語音直播的潛力同樣不限于諸如提供情緒價值等情感類內容。除了此前提及的配音、脫口秀、唱歌等聲音類內容形式,知識分享和科普同樣是當前趣丸科技所探索的方向之一。據何翠玲介紹,趣丸科技當前也會定期在平臺推出知識課堂、線上自習室等形式的欄目,“我們產品的核心其實就是希望提供一個平臺,讓興趣相投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相互學習、分享、提升。”
“之前我們聯合其他平臺做過反詐騙的安全大課堂系列內容。因為網絡直播是依托于互聯網的,所以和互聯網有關的一些現象也是我們關注的點。此外,公益類活動也有涉及。”近年來,趣丸科技已發動近3600名主播開展正能量活動,累計直播超4萬小時,帶動近650萬用戶參與線上公益。
隨著行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網絡直播也已經輻射到了更全面的人群。“之前一個博士生也利用業余時間在平臺做知識分享型的主播。我覺得隨著行業的發展,很多優秀的人也會被吸引。作為一種媒介,直播是可以被不同人群使用的,它也是一個新的職業領域。”文/鄭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