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22 08:04:36
每經編輯 畢陸名
這個春節,新能源車主回鄉的路上再遇充電難。有新能源車主吐槽道:“春節開車返鄉,本想走親戚方便些,充電卻成了難題。”,有車主甚至更“勇猛”——開電動車回東北,一路充了14次電。
兔年春節來臨,不少新能源車主選擇了開車返鄉,不過在家充電卻遇到了煩心事。有人在高速服務區排隊等候充電,有人拉根插排在院子里給車充電,還有人四處找充電樁,卻發現充電車位上停滿了燃油車……
據華夏時報21日報道,里程焦慮是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主難以忽視的問題。2022年,一男子十一假期開新能源車返鄉堵到沒電叫拖車,還上了熱搜,新能源車主的遠距離出行確實會面臨里程尷尬。
已經兩年沒回家過年的李添(化名)在19日踏上了回鄉的路,續航550公里的新能源車,要走250公里的路,李添表示,“這車在夏天回老家肯定沒事,但因為冬天續航會縮水,所以路上準備充一次電。”
當路程走到一半時,李添看了一下電量,已經掉了將近三分之一,暫時不著急充電。但當走到望都服務區時,電量掉了將近一半,為了行車安全,李添決定在望都服務區充電,但看到當時已有12輛車在等待,輪到自己遙遙無期,李添決定到下個服務區再充。
行至定州服務區,李添不得不加入排隊大軍,除了正在充電的四輛車外,在李添前面,還有有九輛車在等待,三個小時之后才排上,充了半個小時后,李添再度出發,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了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有的新能源車車主比較“幸運”,因為提前做攻略,盡管800公里用時15小時花了130元,還提早了好幾天返鄉。據時代財經19日報道,“為了避開春運高峰期,開電動車的我,不僅做了‘充電攻略’,還提早了好幾天返鄉。”1月13日凌晨1點,張山(化名)與妻子啟動車輛,開啟了從蘇州到武漢的春運返鄉之旅。盡管張山對近800公里的返鄉路早已了然于胸,但為避免堵車和充電排隊問題,他與妻子還是決定在臘月廿二就早早出發返回武漢。張山駕駛的是一輛標準續航版特斯拉Model Y,CLTC續航里程545公里。
據張山描述,這次返鄉路途中的充電狀況都很順利,甚至于相較部分大型服務區中燃油車排隊加油時長高達1小時而言,電動汽車到了服務區就可以充電。不過,張山與妻子全程跑下來(含車輛充電時間在內)共計耗時約15個小時:充電2小時、補覺3小時。抵達武漢老家時,已經是當天下午4點。
在張山看來,如果時間充裕、有條件錯峰出行,開電動汽車跑長途未嘗不可。不僅如此,他這趟行程充電只花費130元,相較燃油車節省了幾百塊。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96.9%和93.4%;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
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曾在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累計建成充電樁521萬臺、換電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電樁259.3萬個、換電站675座。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充電樁的數量急劇擴張,國家對于充電樁的建設也頗為重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2年8月初,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制定印發了《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部署各地以高速公路和具備條件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為重點,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2022年10月,交通運輸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已有3974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建成充電樁16721個,新增建設充電樁的高速公路服務區872個,充電樁3347個。
很多地區的充電樁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中。近期,為解決春運充電難題,江西高速服務區增建了眾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月17日,廣東交通集團揭博高速瓦溪服務區(西行)新擴建充電設施經過一個月試運行調試后,首個綠色數字化光儲充超級充電站投入運營。1月18日,京滬高速臨沂南服務區充電站正式建成投運,臨沂全域40個高速服務區全部實現充電站全覆蓋。此外,重慶高速服務區已建成139座充電站、556個充電樁,方便新能源車出行。
在業內看來,提升補能效率是解決電動汽車節假日長途出行的關鍵,換電模式就是提升補能效率的一種方式,近年來新能源行業推出的400V、800V高壓充電也有望大幅提升電動汽車充電效率。
據了解,以800V高壓充電技術為例,小鵬汽車、保時捷、極狐等多品牌均表示旗下搭載該項技術的車型可實現充電10分鐘、提升200公里左右續航的能力。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高壓充電技術當前尚未普及,且支持該項技術的電動汽車也極其有限。因而該項技術目前對春運期間電動汽車長途出行暫無實質性意義。
據時代財經報道,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對記者表示,高壓快充和換電都是為了解決里程焦慮的較佳補能方式,各有優劣,互為補充。高壓快充的挑戰主要在于技術難題、安全、壽命、成本以及配套快充樁、電網設施的布局;換電的主要挑戰在于電池的標準化、通用化以及換電站基數較小等難題,對于車主而言,使用高壓快充還面臨更高昂的充電費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時代財經、華夏時報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