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1 17:12:08
◎京東當下的3.0階段為“產業平臺化輸出”,主要面向地方政府平臺、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輸出,聚焦核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幫助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高效獲得融資服務。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2月28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發布了《供應鏈金融科技重塑產業模式研究報告》。《報告》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領銜,這也是業界首份將供應鏈金融科技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的專項研究報告。
朱武祥認為,要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循環,需要深入到產業商業模式視角進行探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報告發布現場了解到,《報告》以魏朱商業模式理論體系(朱武祥與北大教授魏煒共同提出)為基礎,結合了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個體企業實踐路徑。
記者梳理發現,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最初只服務京東內部生態發展,隨后,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完成了向“供應鏈金融與數字化技術的邊界拓展”的2.0階段。
而當下的3.0階段為“產業平臺化輸出”,主要面向地方政府平臺、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輸出,聚焦核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幫助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高效獲得融資服務。
在報告發布會上,京東科技供應鏈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周李軍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2023開年以來,1-2月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為產業鏈中小微企業提供的融資額度接近500億,同比增長13%。
在融資金額的流向上,生鮮凍品、白酒副食等大消費領域的占47%,3C數碼、設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大制造領域的占38%。在申請融資服務的客戶規模上,使用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的客戶同比增長61%。
記者注意到,周李軍還介紹,2023年京東科技供應鏈金融將啟動“135戰略路徑”,重點會圍繞制造業、消費品、能源化工、交通物流、ICT5大行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