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11 13:13:58
每經編輯 何小桃 蓋源源
4月11日,話題#沙塵暴#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另外,話題#上海沙塵暴#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
11日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預計今天,沙塵天氣進一步向南推進,新疆南部、內蒙古大部、甘肅東部、寧夏、陜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蘇、上海、湖北北部、黑龍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遼寧中西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中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沙塵暴,內蒙古中部局地有強沙塵暴。
北京空氣質量指數500,
PM10濃度破千
4月10日20時00分,北京市氣象臺升級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北京城區被黃沙籠罩,璀璨夜景秒變賽博朋克風,黃沙漫天,行人戴口罩也遮不住“吃土感”。
網友曝光的視頻畫面顯示,北京城區被黃沙籠罩,璀璨夜景秒變賽博朋克風。
據北京日報報道,4月11日,大風和沙塵的威力仍然強勁。目前,全市空氣質量陷入最高一級的嚴重污染水平,大部分地區PM10濃度破千。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況顯示,今天8時,城六區PM10平均濃度1256微克/立方米;西北部910 微克/立方米;東北部1100 微克/立方米;東南部1292 微克/立方米;西南部1294 微克/立方米。受外來沙塵影響,PM10濃度處于偏高水平。
網友也紛紛曬出照片:目前,北京大風黃色預警和沙塵暴黃色預警信號同時生效中,今天白天北京風力較強,陣風可達8至9級,并伴有沙塵,需注意防范。
4月11日上午,持續的大風沙塵天氣讓城市副中心減河綠道附近的能見度只有一公里左右。?白繼開 攝,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另外,據北京日報報道,受沙塵天氣影響,北京上空再現“藍太陽”。
氣象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北京正遭受著沙塵天氣,漫天沙塵之下,米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生的散射)作用出現,導致從地面上光線看過去就少了紅色,總體顏色就偏藍了。這也是沙塵天氣之下常見的現象之一。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其實太陽只是看起來變藍了,實際上沒有變化,正是沙塵天氣,改變了空氣中粒子的成分,吸收了波長比較長的紅光,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基本不受影響,因此,太陽看起來就變成了藍色。
預計今天夜間風力減弱,沙塵消退。
從目前來看,明后天北京天氣以晴到多云為主,氣溫逐漸回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預計4月13日至14日,還會再有一次沙塵天氣過程現身,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一帶將再遭風沙侵擾。
市民朋友們在室內注意關好門窗,開啟空氣凈化器,采用灑水、開啟加濕器、用濕墩布拖地等方式除塵。外出佩戴好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回家清洗面部、鼻腔。開車減速慢行,打開車燈等。
這次沙塵主要來源是哪里?
據中國天氣,沙塵天氣何時減弱?這次沙塵主要來源是哪里?本周還有沙塵天氣嗎?沙塵天氣如何防范??1、沙塵天氣何時減弱?
今天傍晚,風力將會減弱,沙塵也將逐漸減弱消散。2、這次沙塵主要來源是哪里?
北京地區此次沙塵的主要來源是蒙古國沙漠和戈壁,在蒙古氣旋及其后部冷空氣東移過程中,強烈的大風卷起沙塵,通過高空輸送,南下東移,在北京等下游地區沉降形成沙塵天氣。3、本周還有沙塵天氣嗎?
這次過程結束后,預計4月14日前后,沙塵或再來襲,需保持關注。4、今年北方沙塵為何如此頻繁?
目前的這次沙塵天氣過程是今年以來第8次,常年同期的沙塵過程次數大約是5至6次左右,今年沙塵出現的次數略偏多。為何北方今年以來沙塵天氣會如此頻繁?“從氣候條件上來說,前期沙源地的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加之植被尚未返青,裸露的沙源地地表條件就容易觸發沙塵天氣。”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從天氣條件上來說,進入3至4月份以來,我國冷空氣活動仍處在活躍期,在冷空氣影響期間,蒙古氣旋和地面冷鋒成為有利的推手,將沙塵從沙源地帶到下游地區,甚至一路輸送到更南、更遠的地方。5、天空泛黃就是沙塵暴嗎?
并不是所有的沙塵天氣都是沙塵暴。只有沙塵天氣達到一定強度時,才能稱為沙塵暴。在氣象學上,按照影響由輕到重,沙塵天氣可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6、沙塵天氣如何防范?
室內關好門窗,開啟空氣凈化器,采用灑水、開啟加濕器、用濕墩布拖地等方式除塵。外出佩戴好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回家清洗面部、鼻腔。開車減速慢行,打開車燈等。
未來我國沙塵天氣是否會越來越多?
不少網友發出疑問:今年的沙塵天氣怎么這么頻繁?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丁婷表示,2018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北方平均沙塵總次數和沙塵暴次數都多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數。但從更長時間尺度來看,21世紀前10年,沙塵總次數和沙塵暴次數均明顯多于近10年。這表明,現階段我國仍處在沙塵影響減少的大背景下,不能認為沙塵暴出現了明顯變多的趨勢。
來自國家林草局的數據顯示,我國仍有257.37萬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別是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始終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塵源,防沙治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重要任務。
編輯|何小桃 ?蓋源源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日報、中國天氣、中國新聞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