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1 19:41:34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趙云
周四A股各大股指漲跌不大。截至收盤,滬綜指跌0.29%,深綜指及雙創指數均小漲。北向資金全天微幅凈流出5.33億元。相關市場方面,隔夜美股三大股指漲跌互現,周四港股微跌。
A股市場風格于周四暫趨于均衡,即不再有“中特估”一邊倒的情形出現,“中特估”只是略有下跌。在其他個股中,教育、傳媒、固態電池等板塊走勢比較好,國資云、中藥等板塊表現稍弱。
統計局早盤時公布的中國4月份CPI同比漲0.1%,低于3月份的漲0.7%,也低于預期的漲0.3%。同時公布的4月PPI由3月的“跌2.5%”進一步下降至“跌3.6%”,也低于預期的“跌3.2%”。統計局在解釋4月CPI弱漲幅時說,去年的基數較低。
之前3月數據公布時,市場中就有些關于“通縮”的爭辯,顯然最新的4月物價數據更可能誘發這類爭論。這樣的爭論一時可能不會有結果,因各方對評判標準本身存在分歧。不過,我覺得至少可得出一個粗略結論,這就是我國經濟由疫情中恢復的速度或許不及預期。如果再結合之前的數據,比如結合4月份制造業PMI意外收縮及4月進口大降、出口增速減弱,那么幾乎肯定能得出“弱復蘇”結論。
巧的是隔夜美國也公布了CPI,該國CPI數據略微弱于預期,原本市場就相信美聯儲會暫停加息,現在該預期進一步強化。不過,隔夜美元只是小跌,且于周四亞歐時段又漲了回來。當前美國的通脹率仍然高達4.9%,且有不少因素提示通脹仍具有“粘性”,故雖然短期內美聯儲利率走向相對容易預期,但美國利率遠景仍存些不確定性。
盤后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末中國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12.4%,低于3月末的增12.7%;4月末M1同比增5.3%,高于3月末的增5.1%;4月份社融規模1.22萬億元,低于3月的5.38萬億元;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0.72萬億元,亦顯著低于3月的增3.89萬億。
上述社融及貸款數據下滑也較正常,因這些數據本來就有些季節性因素。至于貨幣供應量數據,倒是提示了些許利好,這是因為儲蓄定期化傾向應有所扭轉,這通常暗示投資及消費意愿邊際增強。
整體來看,近期所有經濟指標在好壞相抵后依然偏弱,所以暫時不能為A股提供更多支撐。因此,個人猜測未來股市可能繼續維持中性震蕩格局,一時找不著明顯的上漲理由,投資者能做的只是尋找結構性機會。
就當前偏弱的經濟基本面看,“中特估”的相對優勢有可能還會延續,所以雖然這類個股短期表現不佳,但未來仍可能表現。對于“中特估”個股,投資者追漲不宜,只是逢跌吸納問題應該不太大。
絕大多數工業、消費等個股有可能仍將受制于偏弱的宏觀經濟,因市場沒太多理由調升這類個股業績增速預期。不過好在這類個股泡沫早就擠出不少,所以仍值得布局,只是布局時不妨將選股條件定得嚴格些。
科技類是另一大類,這類個股始終值得布局,畢竟這類股最具彈性了。投資者在布局科技股時免不了“務虛”,只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也照顧下業績,比如可考慮更多投資行業周期接近見底、下半年業績展望相對較好的細分行業。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81774498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