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3 17:06:35
◎“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將玻璃纖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看待,估值始終不高。”作為“中特估”概念股,中國巨石方面談起這一資本市場熱點時表示:要提升公司估值,關鍵是讓更多的投資者發掘玻纖的成長屬性,將更多新興的、富有增長潛力的需求釋放出來。同時,要看到抓住這次機會的關鍵,還是充分認識到實現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才是核心。
每經記者 黃鑫磊 每經編輯 文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以來,“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在資本市場上頻頻掀起波瀾,大量資金涌入,讓一向以傳統行業示人的央企、國企上市公司頗受矚目。截至5月12日,中國國企ETF、央企共贏ETF和國企共贏ETF今年以來累計漲幅達29.25%、23.08%和29.32%。
作為玻璃纖維世界龍頭,中國巨石(SH600176,股價14.39元,市值576.05億元)目前市值不足600億元,與約千億元的市值最高點相比,跌幅明顯。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玻璃纖維行業周期處于上升階段時,資本市場也只給到中國巨石20倍左右估值。
5月11日,中國巨石證券事務代表沈國明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沈國明介紹公司目前的二級市場表現與企業內在價值和業績表現有較大偏離,其主要原因與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A股市場大幅波動有關,也與玻璃纖維行業的周期屬性密切相關。
“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將玻璃纖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看待,估值始終不高,在當前行業處于下行或者底部區域的時候,估值更低。”沈國明說,提升估值,關鍵是讓更多的投資者發掘玻纖成長的屬性,將更多新興的、富有增長潛力的需求釋放出來。
2022年,中央企業“一利五率”(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營業現金比率)的目標為“兩增一控三提高”。
其中,“兩增”為增利潤總額、增凈利潤,兩個利潤的增速要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速。“一控”指的是要把資產負債率控制65%以內;“三提高”是營業收入利潤率要再提高0.1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也要進一步提高。
到了2023年,中央企業“一利五率”的目標改為“一增一穩四提升”。“一增”即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力爭取得更好業績;“一穩”即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即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
“在整個建材集團內部,不管指標是怎么變化,包括凈資產收益率替代營收利潤率,從考核的角度看,是更加優化和更加有針對性的,對于盈利能力的考核要求提升,更加與資本市場的審美貼合。”沈國明說,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說,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本身就是公司非常重視的一個指標,考核起到了引導和強化的作用。
據介紹,中國巨石業績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1999年至2022年,公司總資產增長了44倍,玻纖產量增長了83倍,營業收入增長了55倍,利潤總額增長了171倍,合計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217倍,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成為了國家混合所有制的典范。
沈國明表示,未來公司也將充分利用行業發展的機會和公司所處的位置,實現穩步增長。但是制造業企業受宏觀環境影響較大,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動,因此合理的業績預期管理是公司價值管理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出口方面,2022年,中國巨石海外營業收入占比達到43%,毛利率達到47.02%,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接近25%。公司設立了美、加、法、意、西、日、韓等多家海外公司,已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全球產銷布局,與包括處在北美、中東、歐洲、東南亞、非洲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在埃及蘇伊士、美國‘南卡’,公司建有玻纖生產基地,可輻射歐洲、北美的產品供應,且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沈國明介紹,海外業務往往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端需求,對于公司的整體價值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在中國巨石看來,企業的價值經營、創造還包括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等。
據介紹,在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上,中國巨石實施全面創新機制,并完善創新平臺建設,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確定了5大系統支柱以及15種創新機制,公司現擁有17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其中國家級5個。
知識產權方面,截至目前,中國巨石累計有效專利授權964件,其中發明專利436件(含國外發明207件)。值得注意的是,玻璃配方是玻璃纖維的核心技術,2008年,公司成功研發了E6玻璃纖維,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此后又實現E7、E8、E9技術更新。
如今,中國巨石生產的E9玻纖模量超過100Gpa,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5G通訊等領域。另外,公司玻纖能夠廣泛運用于6萬多種產品。
沈國明表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是影響公司價值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中國巨石在玻璃配方研究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智能化和數字化制造方面引領行業發展,在高端產品的開發方面也走在行業前列,結合公司的成本控制優勢,構成了影響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中國巨石推動“數字技術+制造技術”融合發展,運用了一系列“高精尖”智能裝備和控制系統,賦能智能制造。同時還致力于玻纖綠色制造工藝技術及裝備的設計與開發,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積極減少玻纖工業生產活動對資源、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充分挖掘了玻纖生產產業鏈各環節污染物減排潛力。
沈國明介紹,中國建材集團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監管體系,激發企業活力,制定了《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管理指導意見(試行)》,并配套制定了《國有相對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差異化管控實施細則(試行)》,中國巨石被列入首批差異化管控企業試點。
“通過實施差異化管控,中國建材集團對于日常經營事項給予中國巨石充分的信任與授權,做到了應授盡授和分類授權,因此公司目前的價值評估體系兼具了國有民營的特點,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化估值體系。”沈國明說。
不過,中國巨石目前市值不足600億元,與市值最高點的約1000億元相比,跌幅明顯。
5月11日,沈國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的二級市場表現與企業內在價值和業績表現有較大偏離,其主要原因與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A股市場大幅波動有關,也與玻璃纖維行業的周期屬性密切相關。
“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將玻璃纖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看待,估值始終不高,在當前行業處于下行或者底部區域的時候,估值更低。”沈國明說,主要還是由于資本市場對于玻纖行業的成長屬性需要進一步驗證。
在全球市場,玻璃纖維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基建和建筑材料、交通運輸、電子電器、工業設備、能源環保,占比分別為35%、29%、15%、12%、9%。其中有相對偏周期的應用領域,如建筑建材、管罐等,也有比較新興的應用領域,如汽車輕量化、5G、風電等,所以玻纖行業兼具周期和成長雙重屬性。
沈國明說,要提升公司估值,關鍵是讓更多的投資者發掘玻纖的成長屬性,將更多新興的、富有增長潛力的需求釋放出來。
對于今年以來“中特估”概念股集體上漲,沈國明表示,從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到國企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從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到促進央企估值水平合理回歸,國有資產新一輪的價值重估,使A股市場有望在央、國企估值改善的過程中,形成對資本市場正向的影響作用。
同時,作為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巨石有效落實國企三年改革行動,以加強黨的建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內在價值進一步提升。借助央企價值重估契機,也將促進公司估值水平合理回歸,帶來價值挖掘和提升的機會。
“我們既要認識到這一輪的機會,也要看到抓住這次機會的關鍵,還是充分認識到實現企業經營業績的增長才是核心。”沈國明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