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5-19 23:49:41
◎會議強調,要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國務院總理李強5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
會議指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壓實責任,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堅決打破思維定式、防止本位主義。
會議強調,要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落實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兩個“高”也表現在對要素資源的整合要更加優質,所以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實際上是符合兩個“高”的基礎含義的。
“一方面,表明了我們要走市場化發展的決心。”萬喆說,商品要素資源的暢通流動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標,就是要促進暢通和流動。
另一方面,也說明未來的發展是在市場化、法治化基礎上的發展。要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使得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就必須要在一個大市場中建立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市場,所以它與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要求是非常統一的。
談及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萬喆表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著眼點。當國內供給和需求都是高質量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環節都更加暢通,市場運行效率也更高了以后,肯定更有利于高水平對外開放。
另外,建設統一大市場的整體路線圖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從制度建設著眼,從整體來說,未來的制度建設都要向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方向發展。因此,它跟國際化是完全能夠統一的。
“無論從制度建設還是從市場供需關系來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不僅僅有利于商品要素資源在國內范圍內更好地暢通流通,也是進行全球資源配置的基礎。”她說。
會議強調,要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健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適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體制機制。
萬喆認為,首先要加快建設更優良的營商環境。
“無論是國際化、市場化還是法治化,都要以市場主體的需求為導向。”她說,目前來看,很多地方一些舉措,比如設置壁壘,對整體的營商環境肯定是既不公平也不透明的,無法達到資源要素充分匹配和流動的目的。
其次,要加快政府服務職能的轉變。“我們看到在疫后經濟修復、促消費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的服務職能轉變的越快、越好,整體的消費提升可能就越快。”萬喆舉例說,比如一些夜攤經濟、淄博燒烤,政府的服務理念、認識和作為越到位,當地的消費、市場的吸引力就越強。
三是要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些流通障礙或者壟斷都在無形中加大交易成本,而提高交易成本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邊際效應都特別大。”
“第四,還是要放大創新的受益優勢,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萬喆表示,目前要把產學研流轉打通,把知識產權確權流轉,切實把法治化保護做到位。
“過去我們認為是經濟支撐了科技創新,未來中國轉型升級已經到了由科技創新支持經濟增長的階段。”萬喆說,它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是在全球保護主義不斷興起的背景下,又是在中國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所以未來建立一個新的要素流動、交易和確權都非常明確的得到保護的新市場非常重要。
最后,不能忽視國外市場,要有效利用全球的要素和市場資源。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