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2 10:02:11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法國少年遭警察槍殺引發的騷亂仍在持續。根據法國內政部發布的數字,6月30日晚上至7月1日凌晨,法國發生2500多起縱火事件,1350輛車和234座建筑物被縱火,79名警察在騷亂中受傷。按照最新更新的數據,警方在這一晚的騷亂中逮捕了1300多人。
據中國青年網7月2日援引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巴黎奧運會水上訓練中心施工現場在騷亂中受損。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在少年死亡事件后,法國著名球星姆巴佩表達了對該事件的悲傷和憤怒,呼吁伸張正義。伴隨騷亂和暴力事件延續,姆巴佩再次發聲,呼吁停止暴力。
6月27日,法國上塞納省楠泰爾市一名警員截停一輛汽車時開槍,駕車的17歲少年身亡。這一事件在法國多地引發抗議示威,演變為騷亂。6月28日晚開始,法國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騷亂。
據央視新聞7月2日報道,盡管法國加派大量警力,但全國性騷亂仍在持續,根據法國內政部發布的數字,6月30日晚上至7月1日凌晨,法國發生2500多起縱火事件,1350輛車和234座建筑物被縱火,79名警察在騷亂中受傷。按照最新更新的數據,警方在這一晚的騷亂中逮捕了1300多人。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法國內政部長達爾馬寧表示,6月30日晚上至7月1日凌晨,各地騷亂嚴重程度“減輕了很多”,但暴力事件仍在發生,許多店鋪遭劫掠。法國政府已經在全國部署了4.5萬名警察和憲兵應對騷亂,還部署了裝甲車。在位于南部的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一家槍支商店遭洗劫。當地警方表示,一些獵槍失竊,但沒有子彈丟失,3名警察在馬賽執法時受傷,馬賽市市長伯努瓦·帕揚請求法國政府增派警力。法國國家足球隊當天也發表聲明,呼吁停止暴力。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法國全國性的騷亂迫使法國總統馬克龍推遲23年來法國總統對德國的首次國事訪問。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的發言人7月1日表示,馬克龍當天下午與施泰因邁爾通電話,談及法國目前的國內局勢,并提出推遲原定于2日至4日對德國的國事訪問。法國總統府證實,馬克龍在通話中表示,希望留在國內處理局勢。法新社援引一名法方消息人士的話報道,雙方還沒有敲定新的訪問日期。德國方面表示,施泰因邁爾對馬克龍推遲訪問表示遺憾但“完全理解”,“希望發生在法國的暴力事件盡快結束,社會秩序能夠恢復”。
據澎湃新聞7月1日報道,在少年死亡事件后,法國著名球星姆巴佩表達了對該事件的悲傷和憤怒,呼吁伸張正義。伴隨騷亂和暴力事件延續,姆巴佩再次發聲,呼吁停止暴力。
“自這一悲慘事件發生以來,我們目睹了民眾對憤怒的表達,我們可以理解其內涵,但其形式是我們不能接受的”,姆巴佩在周五晚上發表的一份法國國家隊共同聲明中寫道。球員們說,他們也能體會這些痛苦和悲傷,但“你們破壞的是你們自己的財產,你們自己的街區,你們自己的城市,你們獲得成就感的地方”。
這位法國著名球星表示,許多法國球員本身就來自工人階層、相對貧困的社區,能夠理解這種痛苦和悲傷,但是暴力并不能解決問題,姆巴佩說,必須結束暴力,為哀悼、對話和社會重建讓路。“在這種極端緊張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保持沉默。”
據據澎湃新聞7月2日援引法國《巴黎人報》7月1日報道,達爾馬寧當日宣布,已在全國部署4.5萬名警察和憲兵維持治安。此外,內政部還向馬賽和里昂兩個騷亂嚴重的城市增派了特警、裝甲車和直升機等執法力量。
達爾馬寧還透露,在6月30日晚至7月1日凌晨的騷亂中,警方在全國逮捕1300多人,其中在首都巴黎逮捕406人。目前被逮捕的騷亂者平均年齡只有17歲。
據環球時報7月1日報道,針對愈演愈烈的抗議活動,法國總統馬克龍嚴厲譴責少數示威者針對行政部門的“不當暴力場景”,希望民眾回歸“正義和冷靜”。正在布魯塞爾參加歐盟峰會的他還提前回國。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網站6月30日報道,馬克龍當天宣布,法國政府將部署更多安全部隊,以遏制全國范圍的騷亂。他在危機會議上表示,法國內政部將動用“額外手段”來應對暴力行為。馬克龍譴責稱,利用“少年被警察射殺”事件來牟取私利是不可接受的。
圖片來源:新華社
英國天空新聞臺6月29日報道稱,法國街頭騷亂已有多年歷史。因為失業率居高不下,種族關系緊張,法國一些地區犯罪率較高,年輕人經常與警察發生沖突,而法國警察又以對騷亂采取殘酷、零容忍的政策聞名。法媒認為,在警民關系惡化的背后,凸顯出法國等歐洲國家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利安稱,在相對落后的社區,民眾認為社會不公正的心態較為強烈,特別是對警察執法時采用雙重標準十分反感。有觀點認為,生活水平的緩慢發展激化了民眾對政府的負面觀感。
分析人士稱,從上述事件不難看出,當前,歐洲國家面臨的社會危機持續不斷、復雜難解,社會治理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考驗。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近一段時間以來,以法德為代表的歐洲大國社會狀態不穩定,不少國家通脹高企、物價飛漲,歐洲整體陷入困境。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是造成這一局面的兩個重要因素。《北約評論》網站曾稱,俄烏沖突給歐洲和平帶來巨大危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澎湃新聞、中國青年網青蜂俠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