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0 19:50:24
每經記者 李星 每經編輯 王月龍 孫磊
7月20日,特斯拉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今年第二季度營收249億美元,同比增長47%,高于市場預期的245.1億美元,再創新高;凈利潤(GAAP)為27.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高于市場預期的23.9億美元。
圖片來源:特斯拉財報
營收創歷史新高背后是特斯拉在今年第二季度利潤率的持續下滑,以及毛利率降至4年來新低。
財報顯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營業利潤為23.99億美元,同比下降3%,環比一季度下降9.9%;營業利潤率為9.6%,同比下降了493個基點。而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為18.2%,較第一季度的19.3%下滑了1.1個百分點,低于市場預期的18.8%。
截至美東時間7月19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下跌0.71%,報291.26美元/股。
未來或繼續降價
在外界看來,特斯拉利潤率及毛利率下降主要與其大規模降價及提高折扣清庫有關。特斯拉方面也坦言,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利潤率較低的原因是其所銷售汽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以及提高其內部設計的電池(4680電池)產量成本等因素。
公開消息顯示,進入4月后,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降價,涉及車型為Model 3和Model Y。不僅如此,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再次針對旗下主力車型Model 3推出了限時激勵活動。6月16日,特斯拉宣布,6月16日(含)至6月30日(含),購買Model 3后輪驅動版現車并完成交付可享8000元保險補貼、優惠利率貸款方案。
圖片來源:特斯拉中國官網
在特斯拉CEO馬斯克看來,犧牲車輛利潤率來換取更多產量是說得通的。“若經濟環境惡化,特斯拉還將降價。”馬斯克稱。
事實上,早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就曾分析稱,如果繼續降價,疊加銀行業危機對消費者的連鎖反應、EV競爭加劇和經濟增長放緩,特斯拉汽車毛利率至少為20%的目標可能在隨后的幾個季度難以實現。
在特斯拉方面看來:“盡管我們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早期進行了價格下調,但我們的營運利潤率仍保持在10%左右的健康水平。”
對于接下來的發展,在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特斯拉方面重申其今年產量目標維持在約180萬輛。“公司專注于降低成本、開發可以促進未來增長的新產品、投資研發、提供更好的汽車金融方案、持續產品改進,以及自由現金流的產生。”特斯拉方面強調稱,這個不確定時期的挑戰尚未結束。
今年內交付Cybertruck
盡管特斯拉利潤率及毛利率下降,但其在今年第二季度新車交付量卻大幅提升。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共生產了約47.97萬輛電動車,同比增長約86%;交付量約為46.61萬輛,同比增長約83%。
具體來看,今年第二季度,Model S和Model X車型的交付量約1.92萬輛;Model 3和Model Y的交付量約44.69萬輛,對公司第二季度總銷量貢獻度高達約95.88%。
在財報中,特斯拉將此成績歸功于新工廠的持續擴大生產,以及上海和加州超級工廠的強勁表現。
財報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當前年產能超75萬輛,是特斯拉全球產能最大的生產基地,主要生產Model 3和Model Y。“上海超級工廠已接近滿負荷生產數月,仍是特斯拉主要出口中心。”特斯拉方面稱,接下來,上海工廠的單周產量不會實質性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還希望通過首款電動皮卡Cybertruck來提振銷量。“公司首款電動皮卡Cybertruck正在生產‘候選版本’車輛,并將按計劃在今年展開首批交付。”特斯拉方面稱。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事實上,這款備受期待的特斯拉電動皮卡三年多前就已經推出,但生產時間數次推遲。在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電話會上,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將在今年第三季度為Cybertruck舉行交付活動,大規模量產要等到明年才能開始。
對于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產量,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預計,今年第三季度的產量將較第二季度略有下降。“這主要是由于特斯拉各個工廠即將進行升級,在升級期間,部分產能可能處于閑置狀態。”馬斯克解釋稱。
特斯拉方面重申,公司今年全年預期汽車產量為180萬輛,市場預期為190萬輛。“公司今年的目標是實現50%的汽車交付量的年增長率,并在未來幾年內保持這一水平,最終實現其每年生產2000萬輛汽車的目標。”特斯拉曾公開表示。
此外,特斯拉方面還透露稱,目前FSD(自動駕駛)測試版的總行駛里程已達到3億英里(約4.83億公里),并將隨著測試用戶規模的擴大實現指數增長。
“像北美充電標準一樣,我們對將我們的FSD硬件和軟件授權給其他汽車公司也持開放態度。”馬斯克稱,特斯拉正在跟一家大型汽車制造商洽談授權FSD的事情,并且允許FSD用戶在今年第三季度把FSD資格轉移到另一輛新車上。不過,特斯拉方面也強調稱,這并不是永久性政策,而是一次性政策。
記者|李星
編輯|王月龍 孫磊?杜恒峰?杜波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