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24 15:41:31
◎“天賜良基日報”基于每經app基金板塊,聚焦每個交易日公募基金最新資訊、知名基金經理動態,并對今日ETF、明日新發基金進行點評。(不作為投資依據,僅供參考)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葉峰
1、二季度公募基金減持白酒、航空,加倉醫藥、科技
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最新重倉股全貌也浮出水面。在總持倉中,貴州茅臺、寧德時代依然占據前兩位,持股市值均超過1100億元。增減倉方面,白酒、航空類個股二季度明顯被減持,而醫藥、科技類個股獲得加倉。(Via:每日經濟新聞)
2、前十大公募二季度管理規模環比上漲
截至二季度末,管理總規模排在前三位的公募分別是易方達、廣發和華夏,基金資產凈值分別為1.67萬億元、1.28萬億元和1.20萬億元。從增減幅上來看,前十大管理人的基金資產凈值環比幾乎都上漲。(Via:每日經濟新聞)
3、二季度貨基成基民最愛
二季度,最受基民“歡迎”的基金為貨幣基金,凈申購超過100億份的貨基達到了20只。其中,凈申購最多一只基金達到309.6億份、凈申購贖回率達181.07%。(Via:每日經濟新聞)
4、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突破50億
二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場共有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151只,最新規模合計50.03億元,最新份額42.63億份,相比一季度分別增長12.65%和14.7%。(Via:中國基金報)
5、基金頻現變更業績比較基準
自今年5月市場加速調整后,公募基金產品變更比較基準的現象顯著增加,變更比較基準的產品幾乎毫無例外出現業績壓力。其中有部分公募在“增強”某部分弱勢行業指數的業績基準后,大幅減倉相關行業的現象。(Via:券商中國)
1、最新“百億俱樂部”基金經理名單出爐
二季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場共有159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最新管理規模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張坤、葛蘭、謝治宇、劉彥春和周蔚文,規模分別為776億元、766.88億元、654.41億元、599.94億元和529.41億元。
在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的基金經理中,環比增幅最大的是華泰柏瑞基金的董辰。他的最新管理規模為365.08億元,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逆勢上漲了18.42%。
2、蔡嵩松卸任諾安優化配置基金經理
7月22日,諾安基金公告,蔡嵩松因工作調整卸任諾安優化配置混合的基金經理,劉慧影繼續管理該基金。蔡嵩松仍擔任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諾安成長混合、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諾安積極回報混合的基金經理。
1、ETF行情復盤
今日,大盤全天沖高回落,截至收盤,滬指跌0.11%,深成指跌0.58%,創業板指跌0.75%。滬深兩市成交額6589億,較上一交易日縮量521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51.4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6.59億元,深股通凈賣出44.83億元。板塊方面,船舶制造、生物制品、中藥等板塊漲幅居前,而能源金屬、化肥、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
具體來看,AI概念股展開反彈,算力方向領漲,鴻博股份、云賽智聯漲停,帶動云計算、大數據相關ETF領漲,最高漲1.50%。
下跌方面,截至發稿,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均下跌超2%。受此影響,恒生國企、中概互聯相關ETF全線下跌,最高下跌2.80%。A股方面,能源金屬今日領跌市場,板塊指數下挫2.87%,贛鋒鋰業跌超5%,帶動稀有金屬ETF走跌,最高跌2.30%。
2、ETF主題機會
7月17日,在工信部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全面開啟,算力已經像水、電一樣,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正以一種新的生產力形式,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算力不僅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4元的GDP經濟增長。
據了解,《“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多項政策文件先后出臺,為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點評:GPT系列中,GPT3是由1750億參數組成的語言模型,而GPT4的參數更是達萬億級別。國內目前公布的大模型參數規模也普遍在百億至千億級別。如此龐大的參數規模,對于芯片提供商、云服務廠商以及服務器廠商都產生了新需求。
這里,通過整合10余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簡介4家公司,僅供參考。
云賽智聯:公司定位于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覆蓋數據要素產業鏈多個環節,兼具國資背景和市場化基因,有望受益于與微軟的緊密合作。——西部證券
浪潮信息:獨創了服務器研發生產的JDM模式,與下游互聯網巨頭公司展開聯合開發,目前客戶囊括BAT及字節跳動等頭部廠商。——國泰君安
超訊通信:公司深度參與國家“東數西算”項目建設,與蘭州新區大數據產業園業主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同時成功與中國五治集團、上海電信、奧飛數據開展IDC業務合作。——東北證券
滬電股份:從事PCB制造,深耕通訊與汽車市場,擁有思科、華為、中興、諾基亞、大陸、博世等優質客戶。——興業證券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235609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