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4 20:25:19
每經記者 楊卉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今年以來,大模型爆火,運營商的加入更是引發熱議。作為擁有龐大用戶群體、基礎網絡布局和現金流的入局者,運營商如何看待當下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各家“護城河”搭建進展如何?8月3日下午,中國移動首席科學家馮俊蘭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采訪。
在馮俊蘭看來,人類社會正在步入通用智能新時代,科學技術體系、產業布局及社會治理模式都將被深刻改變,世界發展迎來全新范式。她同時指出,許多中國的大模型在準確度上仍待提高,在研發的各個環節和國外都有差距,但是否能縮小差距仍有不確定性。“OpenAI作出了示范,告訴大家這條路是可以走下去的,但OpenAI也可能有遇到瓶頸走不動的時候。大模型的研發需要創新,靈感的來源很難量化。”
馮俊蘭還進一步拆解了基礎大模型及行業大模型的概念。據她介紹,基礎大模型作為通用智能的核心,其最鮮明的特色是泛理解能力、生成多樣性和知識無邊界。至于行業大模型,并非一個縮小版的通用智能模型,而是以通用智能大模型為基座,利用行業場景的專業知識、專家經驗和生產數據,以完成行業生產任務為目標,在高動態生產環境中不斷自適應優化和持續學習,性能與結果達到行業標準的專用智能大模型。“因此,行業大模型更為復雜、準確性要求更高。”
從最新布局來看,據馮俊蘭透露,在國產人工智能軟硬件適配關鍵技術方面,中國移動實現了對華為昇騰、寒武紀等多家國產芯片的適配;同時集成百度飛槳、華為昇思等主流國產AI框架。此外,中國移動還牽頭承擔了人工智能新基建、原創技術策源地、開放創新平臺等16項國家AI重大重點專項任務,主導國內外86%網絡智能化標準;同時在網絡智能化、人工智能平臺、語音、人機對話等領域研發370多項AI能力,賦能1700多項生產型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前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移動發布了“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及九天?海算政務、九天?客服兩個行業大模型。根據馮俊蘭的說法,目前“九天”平臺提供從基礎設施、數據標注、模型訓練、模型部署和推理的一站式開放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5938975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