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07 19:28:19
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升至年內次高水位,達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升幅為0.35%。
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馬子卿
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升幅為0.35%。《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外儲規模已升至年內次高水位,僅次于4月的32047億美元。而此次外儲規模也是連續第二月上升。
“2023年7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世界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截至2023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6月末上升113億美元,至32043億美元,升幅為0.35%,為連續第二月上升。
談及7月外儲規模上升原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對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受益于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的正估值效應。
管濤稱,“當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世界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其中,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1.0%至101.9,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走平,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3.1%。”
美元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當前影響我國外匯儲備波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匯率因素和資產價格變化因素。”
溫彬從匯率角度分析指出,7月美元指數受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且歐英貨幣上漲影響整體回落,全月下跌至101.9;非美元貨幣中,日元、歐元、英鎊分別兌美元出現不同程度升值。綜合來看匯率因素導致外匯儲備的非美元部分出現升值。
資產價格方面,溫彬指出,美歐日國債收益率小幅上行,其中,10年期美債、歐債、日債收益率均上升。主要股市多數上漲,標普500股票、英國富時100指數上升,日經225指數下降0.1%。綜合來看資產價格因素中股市與債市對外儲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抵消。
溫彬還指出,國際收支方面,從高頻數據和前瞻性指標來看,預計7月我國進出口順差依舊保持高位,外商直接投資保持穩健,從“北向通”資金流向看股市呈現凈流入。在剔除匯率和資產價格因素后,可以推算7月因國際收支導致的外儲變化應在合理范圍內,這表明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展望未來外儲規模走勢,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管濤認為,7月末,外匯儲備規模升至年內次高,較去年月均儲備規模高出853億美元。日前,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外匯儲備規模增加,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穩匯率的“三個大盤”(另兩個分別是宏觀經濟大盤和國際收支大盤)。
溫彬指出:“當前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依然較大。但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溫彬認為,隨著一系列穩外貿和穩外資政策落地顯效,貨物貿易將繼續發揮穩定國際收支基本盤作用,跨境投資有望改善,國際收支將延續基本平衡格局,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0192587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