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8 20:49:07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董興生
8年前,邁瑞醫療(300760.SZ,股價278元,市值3370.59億元)與騰訊第一次合作,是互聯網醫療風頭正勁的時候。醫療器械“一哥”和互聯網巨頭合作,自然廣受矚目,但雙方直到去年才推出第一個產品——AI閱片機。
AI在醫療領域的“慢”和“難”是超乎想象的。盡管大家都認為,兩者的結合非常有必要,但AI怎么在醫療場景落地、賦能,卻是個大難題。至少目前,很多AI醫療項目都是如此。
李新勝是邁瑞醫療研發副總裁,他覺得,醫療是AI可落地的最佳領域,AI在其他領域可能是錦上添花,在醫療領域卻是雪中送炭。換個說法,在醫療領域,AI是剛需。
李新勝說,邁瑞醫療這十多年也在嘗試加入AI,做大數據的使用、分析,做病人狀態分析,給出診療參考依據,但一路走得“跌跌撞撞”。這幾年,臨床確實感受到了AI在某些圖像、數據解讀上的幫助,醫生也覺得方向對、有價值,就是呈現的結果不滿意。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大模型出現后,李新勝更有信心了。他說,現在騰訊大模型提供了數據的底層支持,邁瑞也能提供診療端的多模態數據,雙方迎來了變化契機。
邁瑞醫療與騰訊合作研發的AI閱片機,全名是全自動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分析儀,與普通設備相比,它融入了AI算法,能清晰還原細胞立體結構和細節,是國內體外診斷行業首個進入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AI類產品。
形態學檢測和普通百姓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在血常規檢查中,如果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提示樣本異常,就需要復檢。其中,很大部分是形態學復檢,此前主要依靠人工鏡體完成。有AI加持的閱片機,可對不同類細胞進行精準識別、預分類,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樣本的全景情況,提升復檢效率,及時篩查異常樣本,很快成為醫生復檢工作中的重要幫手。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李新勝說,這款閱片機上市后的受歡迎程度肉眼可見,目前已經進入全球400多家醫院。為了進一步驗證AI閱片機的效果,去年,邁瑞還開展了一場形態學檢測學術活動,5000多名醫生線下參加、60多萬名醫生線上參加,跟AI比閱片效率。
結果在李新勝的意料之中。通過大量的人機對比實驗,初步證明AI閱片準確率遠高于人工,其中AI閱片準確率達到95%以上,年輕醫生閱片準確率在80%左右。同時,AI大幅降低了閱片時間,原來閱一個片需要25分鐘到30分鐘,使用AI閱片機后縮短到半分鐘以內。
李新勝介紹說,AI閱片機在三個方面有明顯的技術創新。第一是高質量的成像技術,成像后的圖片與鏡下檢測的圖片高度還原,醫生不用再從鏡下做復檢,異常情況下用設備拍的電子圖片就可以進行復檢;第二是邁瑞獨有的飛行掃描技術,對一個血細胞斷層成像,快速把圖片上的大面積的血小板進行成像和統計,進而通過血小板看凝結反應;第三個創新是騰訊的AI算法讓血細胞的成像識別度大幅提升。
“國內瑞金醫院的王劍飚主任評價,我們的圖象質量以及識別準確性有質的飛躍,在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方面,效率大大提升,人工的工作量大大下降。”李新勝分享醫學專家的臨床反饋時表示,目前國產廠家在AI技術的探索上普遍走在進口品牌前面,AI閱片機不僅在中國市場推廣得不錯,也得到了海外市場的好評。
利用自動化設備去幫助醫生做鏡檢,解放醫生的眼和手,在整個行業有著巨大的需求。全球各大醫療企業也做過嘗試,但都沒有一款特別令人滿意的產品問世,直到邁瑞和騰訊聯手推出這款產品。邁瑞與騰訊首次跨界“牽手”,一舉獲得巨大成功,也讓該項目成為“醫療+AI”融合創新的標桿。
除了與邁瑞的合作經驗,騰訊在數智醫療影像平臺的定位是“臨床級別的AI引擎”。在青光眼、結直腸和肺炎等領域,騰訊覓影團隊掌握了國家三類證,輔助臨床醫生進行診斷。其中,青光眼引擎已經能夠降低漏診率20%左右,降低誤診率2%;結直腸引擎幫助醫生檢出息肉(成功率)提升20%以上。
雖然從臨床得到了正向反饋,但李新勝清楚,這是邁瑞和騰訊在“AI+醫療”探索成功的一小步,從長遠目標來說,臨床醫生需要更高級、更智能的“幫手”——能夠做大數據的融合分析、預判疾病風險、給出診療建議。據他多年的觀察,很多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臨床醫生大量的時間,解放醫生的雙手,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分配到臨床工作,是邁瑞AI探索的目標和使命。
“有了AI之后,可以讓醫生從繁重的文書工作及設備操作上解脫出來。醫生也認同,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就是沒摸索出好的成果。”李新勝說,前面這些年困擾AI醫療進步的原因之一就是數據。一是醫療診斷是系統工程,需要全維度的、長時間的綜合醫療數據,而設備只能提供單一維度的數據;二是不同設備、不同醫院之間的數據有壁壘,龐大的數據庫也沒有被清洗、挖掘,也會影響專業醫生的診療。大模型的出現剛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騰訊健康總裁吳文達說,每一個大的行業轉變都有不同的連接點。回歸歷史,X光的發現和發明,以及倫琴拍攝的第一張X光片,是這個技術的突破衍生了影像行業。
吳文達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現在到了人工智能時代,騰訊是科技公司,用數據化和連接點,我們又怎么摸索數字醫療的里程碑?”吳文達談到,人工智能對傳統醫療的效率和質量提升有幫助,它帶來了新的概念,但要在醫療領域廣泛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突破醫療健康數智化的臨界點,很重要一點就是去解決醫療信息化過去的很多遺留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多都是由于規范不一致造成的。
今年以來,包括騰訊在內的多個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探索醫療大模型的應用和落地。目前,騰訊醫療大模型包括文案生成、智能問答、病歷結構化和檢索、影像報告和輔助診斷等場景大模型,可嵌入醫療環節全流程,在科室導診、醫生推薦、預問診、醫患對話、病歷自動生成和智能院務客服等應用場景中實現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隨著騰訊正式發布具有超千億參數規模的全鏈路自研混元大模型,并進一步公布醫療大模型的研發與應用布局,邁瑞醫療與騰訊的合作也全面提升,進入“大模型時代”。9月8日,邁瑞醫療與騰訊健康在2023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醫療器械產業數字化上全面合作,在重癥領域和檢驗領域,探索醫療大模型的應用和落地。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吳文達說,混元大模型生出來就懂醫學知識,但這個是不夠的。雖然它懂醫療的語言,知道你在問什么,但真正做到使用場景,還是需要做更多的預訓練,怎樣把模型能夠放到多元化的場景,不僅僅是在輔助的角色,更要考慮具體的應用怎樣幫助家庭醫生和用戶,這個才是大模型存在的意義。“大模型對我們來說只是開始,怎樣可以開放這個模型到整個生態,幫助醫院和患者,這才是我們的使命。”
李新勝說,大模型和有價值的臨床數據之間,就跟炒菜一樣。“原材料不好,再好的廚師也不行,原材料好了,再加上高超的廚藝,相信可以做出一個好菜。”
他對記者表示,邁瑞將借助騰訊大數據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使過去很多需要醫生人工完成的工作變成智能化、自動化,大大提高醫療診療效果,相信今后雙方合作推出的相關產品走進醫院之后,會讓醫院的診斷更加準確,患者的舒適度得到改善,這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