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14 22:57:53
每經記者 肖世清 每經編輯 廖丹
9月14日,央行發布消息稱,決定自2023年9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4%。
記者注意到,本次已是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準。3月27日,央行同樣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彼時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數據來源:Wind(萬得)、東方財富、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整理楊靖制圖
有市場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央行9月再度降準,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5000億元,‘真金白銀’注入實惠,有效激勵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的資金投入,宏觀指標將呈現更多積極變化,經濟穩步回升的可持續性進一步提升。”
9月市場流動性需求增大
本次為央行年內第二次降準,且兩次均為全面降準。今年3月17日,央行發布消息稱,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決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
對于央行為何選擇在此節點宣布降準,有專家對記者表示,此次降準處于經濟回升接力的關鍵時刻。央行連出降息(指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等大招后,年內二度降準,篤定不移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向好。近期宏觀政策組合拳果斷連續出手,財稅、房地產、貨幣政策接連發力,市場預期明顯好轉,但經濟回升彈性仍有待增強,二度降準將繼續接力體現政策支持效應。
另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則指出,央行此次降準的具體時機把握精準,9月中旬流動性面臨地方債發行、稅期高峰、監管考核等因素的影響明顯加大。地方債發行已在提速,繼8月發行1.2萬億元后,9月還將發行超過1萬億元,金融機構認購繳款抽離大量流動性。每月15日前后也通常是繳稅高峰,流動性壓力會階段性增大。
“9月還是季末月份,流動性指標等監管考核也會使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上升。多因素疊加后,市場短期資金供求變動加大,央行在統籌權衡好中長期流動性供給的同時,選擇流動性需求最為亟需的時點,及時出招,呵護市場。”前述市場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
記者注意到,年內央行實施的兩次降準,下調幅度均為0.25個百分點。有專家對記者表示,降準幅度仍為0.25個百分點,不包括已經適用5%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了超過5000億元的中長期流動性,總量適度,既能緩解短期流動性需求,又可在未來一段時期,持續補充信貸增長、現金投放、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補繳等中長期流動性需求,體現了央行精準適度為銀行補血,精心呵護市場流動性的積極信號。
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談及本次降準后將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有專家表示:“降準有望進一步鞏固實體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央行9月再度降準,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5000億元,‘真金白銀’注入實惠,有效激勵金融機構增加對實體的資金投入,宏觀指標將呈現更多積極變化,經濟穩步回升的可持續性進一步提升。
該專家還稱,物價水平有望溫和回升。隨著市場信心恢復以及政策傳導效應進一步顯現,經濟循環暢通程度提升,近期通脹已出現積極變化,8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由負轉正,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也連續兩個月收斂。此次降準持續增強了金融支持擴大內需的后勁,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好金融資源的先期帶動作用,支持通脹指標持續溫和回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央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社融和信貸雙雙回升。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36萬億元,同比多增868億元;8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12萬億元,同比多增6316億元。
有市場分析人士對記者稱:“當前信貸需求現回穩態勢,央行此次降準,可提前做好年內布局,為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繼續有效滿足金融機構加大對亟需領域資金投放的流動性需求,在穩住貨幣信貸總量的同時,穩住實體需求,更好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該分析人士繼續指出:“降準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保持基本穩定,沒有大水漫灌。今年兩次降息(指降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兩次降準的政策效果還將脈沖式持續釋放,央行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的信心、決心和能力進一步得到體現。”
央行在公告中指出,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合理增長,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兼顧內外平衡,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穩固支持實體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封面圖片來源:數據來源:Wind(萬得)、東方財富、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整理楊靖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