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2 23:25:45
◎“一方面,四季度以來合肥樓市出現下滑;另一方面,新的土拍規則下‘價高者得’,不允許聯合競買,不用設置馬甲。像濱湖05地塊以及包河10地塊,對房企資金、打造產品等各方面要求很高,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一些中小房企可能直接就放棄了。這也表明,后面的合肥市場,不僅國央企及大型房企將會成為主流,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被擠壓。”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時隔7年,“價高者得”再次回歸合肥土拍市場。
11月2日,合肥調整土拍規則后首次掛牌出讓5宗地塊,除1宗安置房用地底價成交以及1宗租賃住房用地微溢價成交外,其他3宗地塊溢價率分別達到44.89%、33.95%、7.05%,成交總金額約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土拍取消上限地價,只設置競拍起始價,不搖號,即采取“價高者得”的競拍方式。其中,濱湖金融板塊05號地塊引來了多家房企激烈爭搶,最終被安徽高速以2876萬元/畝、溢價率44.89%、總價33.88億元收入囊中。至此,該這塊地打破此前濱湖2655萬元/畝、以及合肥2850萬元/畝的單價記錄,成為合肥目前單價最高的地塊。
10月11日,合肥土地市場網刊登的土地《公告》指出,“本次公告地塊采取拍賣方式,即競買人以舉牌方式應價,報價最高者且高于保留底價的,為競得人。”這也意味著,合肥市新土拍規則將不再限制土地出讓上限價格,對于房企而言,參拍地塊將變為“價高者得”。
這也是合肥土拍市場時隔7年后再次回歸“價高者得”。
不過,合肥要求居住用地競買人須達到“五沒有”條件,即沒有項目“爛尾”、沒有“保交樓”任務、沒有重大工程質量問題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沒有項目發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沒有所屬物業公司被投訴較多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另外,此次供地公告要求,地塊內的商品住宅項目競得人須嚴格執行《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合政辦〔2019〕22號)及相關配套文件要求,具體裝配率以出讓文件為準。該公告地塊內的商品住宅項目競得人須自行開發建設,原則上不允許合作開發。
同時,部分地塊需要按照《合肥市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標準》的滿分標準進行建設,這將進一步提高開發商的準入門檻和開發成本。
因此,在11月2日的土拍中,參拍房企數量明顯減少,除龍湖、偉星等少數民企外,依然是以央國企為主。
“一方面,四季度以來合肥樓市出現下滑;另一方面,新的土拍規則下‘價高者得’,不允許聯合競買,不用設置馬甲。像濱湖05地塊以及包河10地塊,對房企資金、打造產品等各方面要求很高,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一些中小房企可能直接就放棄了。”
中指研究院合肥分院總經理劉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這也表明,后面的合肥市場,不僅國央企及大型房企將會成為主流,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被擠壓。
盡管參拍房企數量在減少,但本次土拍現場的搶地激情依然。
合肥此次出讓的5宗地塊總用地面積30.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0.2萬平方米,總起始價58.9億元。其中,濱湖區BK202305號地塊競爭最為激烈,包括保利、城建、越秀、安徽高速、招商蛇口、安徽置地、皖投、偉星、華潤置地、中海、金隅在內的11家房企參與報名。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拉鋸戰后,該地塊最終被安徽高速以2876萬元/畝、溢價率達44.89%、總價33.88億元收入囊中。2876萬元/畝的單價,也刷新了2016年置地濱湖雙璽創造的2655萬元/畝的濱湖區單價地王紀錄。
不僅如此,該地塊的2876萬元/畝,也一舉超越了2015年融創合肥壹號院創造的2850萬元/畝的合肥單價地王紀錄,成為合肥目前單價最高的地塊。
被爭搶的還有包河區BH202310號地塊。由于該地塊位于熱門的省府北板塊,又靠近正在舉辦的園博園東側,板塊內龍湖、融創、高速、金科等品牌房企聚集,且臨近地鐵口,位置非常優越,同樣吸引了保利、招商蛇口、偉星、建發、建工等10家房企爭搶。
最終,該地塊被安徽置地以單價2662萬元/畝、溢價率33.95%、總價26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16706元/平方米。2662萬元/畝的單價,也打破了2016年包河區建發雍龍府2250萬元/畝的單價紀錄,成為新的包河區單價地王。
根據此前公告,上述濱湖區BK202305號、包河區BH202310號地塊的競得人須按照《合肥市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標準》滿分標準進行建設,納入聯合驗收環節進行驗收。
“高樓面價對開發企業的產品策略、開發品質和實力、營銷能力、服務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預判合肥市場會迎來改善需求的全面到來。”劉敏表示。
此外,包河區BH202311號地塊被武漢康景實業以總價9.73億元競得,溢價率為7.05%;蜀山區SS202305號地塊為安置房用地,被合肥市蜀山區城市更新投資建設有限公司以底價3.76億元競得;高新區GX202305號地塊規劃用途為租賃住房、幼兒園用地,被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公司以微溢價3.2億元摘得。
【每經房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Real-estate-Circle】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