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4 00:24:51
每經編輯 王月龍
11月的第一天,江蘇的最高氣溫突破了31℃!最近幾天,我國大部地區經歷了常年同期少見的暖熱,不少網友感嘆“萬萬沒想到11月還在穿短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1月3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1月新聞發布會。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10月份全國平均氣溫12.2℃,較常年同期偏高1.6℃,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預計11月份,將有5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但總體而言,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仍會是偏高狀態。
監測顯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即將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并持續到冬季。
多地氣溫超30℃如夏日
為何近期天氣如此暖熱?
據揚子晚報,10月下旬以來,我國大部地區雨雪稀少,冷空氣勢力不強,中東部多地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華北、黃淮多地最高氣溫接近或達到了30℃,恍如夏日。而11月1日,此輪升溫過程達到頂峰,截至1日15時,全國國家級氣象站中,共有900多個站點的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打破11月最高極值紀錄。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出現大面積超過30℃的區域,臨近立冬恍若立夏。
據紅網時刻新聞,11月1日湖南省最高氣溫達30.2℃,11月2日全省最高氣溫更是達31.7℃,為歷史同期第2高。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表示,10月下旬以來(10月21日至11月2日)全省平均氣溫為19.9℃,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高。
為何近期天氣如此暖熱?據新京報,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今年秋季以來,歐亞中高緯度地區以緯向型環流為主,我國受高度場正異常控制,西伯利亞高壓強度總體偏弱,冷空氣活動偏弱,因此造成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持續偏高。
近期暖熱的天氣實打實地推遲了入冬進程。10月底,早該入冬的內蒙古東南部、遼寧大部、山西南部以及新疆多地,都“滯留”在了秋季。據報道,北京常年入冬時間為10月31日,由于近期天氣顯著偏暖,預計入冬時間將推遲至11月6日前后,比常年偏晚近一周。
賈小龍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東北大部、華北西北部、西北大部等地已經入冬,但上述大部地區入冬時間較常年偏晚,部分地區偏晚超過5天。
遲來的冬天有何影響?
目前我國多地入冬推遲,會造成哪些影響?
據澎湃新聞,賈小龍回應提問稱,今年秋季以來,我國北方氣溫異常偏高,東北大部、華北西北部、西北大部等地入冬時間較常年偏晚,部分地區偏晚超5天,可能造成影響農作物出苗和生長,不利于來年春耕春播。
賈小龍介紹,入冬推遲可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季節和周期,不利于農業生產計劃和產量;暖熱氣候導致農作物生長過旺且利于病蟲害越冬和繁殖,嚴冬雨雪災害和來年病蟲害風險增大。
賈小龍表示,暖熱天氣可能引發物候的“生態失衡”。例如,一些植物物種可能會在不適宜的時間內開花或結果,動物的繁殖和遷徙行為也可能會受到影響。暖熱天氣還可能使來年春季融雪徑流量減少進而引發干旱,造成水資源緊缺問題,降水量減少或降雪延遲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和供水困難,可能對農業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編輯|王月龍?杜恒峰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天氣網、紅網時刻新聞、揚子晚報、新京報、澎湃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