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8 19:50:35
每經編輯 李澤東
據CCTV國際時訊12月28日報道,當地時間27日,美國《紐約時報》以侵犯版權為由,起訴美國微軟公司和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
據了解,《紐約時報》也成為第一家起訴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侵權的美國大型媒體。目前,OpenAI稱對訴訟感到“驚訝和失望”,微軟公司暫未對此事置評。
另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紐約時報》27日起訴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和微軟公司,指控這兩家企業未經授權使用該媒體數以百萬計文章訓練ChatGPT等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
據美聯社報道,《紐約時報》4月開始與OpenAI和微軟就版權一事談判,未能談攏。本月27日,《紐約時報》向紐約曼哈頓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
紐約曼哈頓,員工從《紐約時報》總部大樓走出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劉欣 攝)
起訴書稱,OpenAI和微軟“試圖搭《紐約時報》在新聞領域巨額投資的便車,在未經許可或未付款的情況下利用《紐約時報》的內容制造替代產品”。
《紐約時報》方面說,在某些情況下,被告企業將《紐約時報》刊登的內容逐字復制,提供給向AI聊天機器人尋求答案的用戶。如此使用《紐約時報》的作品違法,主要是因為這些新產品為新聞出版商創造了潛在競爭對手。
“如果《紐約時報》和其他新聞機構無法制作和保護獨立的新聞報道,社會將會出現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無法填補的真空,”起訴書說,“新聞報道產出將會減少,社會將付出巨大代價。”
這家媒體正在尋求賠償,并要求兩家被告企業停止使用其內容訓練AI模型并銷毀已收集到的數據。
據法新社報道,雖然沒有提及具體索賠金額,但《紐約時報》稱,侵權行為可能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法定和實際損失”。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紅星新聞,今年爆火的AI讓很多創意領域的工作者感受到威脅,此前好萊塢演員和編輯大罷工的一大核心訴求,就是禁止或者限制AI取代人類進行劇本創作。今年以來,起訴AI企業侵權的案例也并不少見。
7月,喜劇演員莎拉·希爾維曼在舊金山起訴OpenAI和Meta公司,指控其“攝取”她新書的內容來訓練ChatGPT等AI模型。
11月,好萊塢記者朱利安·桑克頓對OpenAI和微軟提出了訴訟。桑克頓聲稱,這些科技巨頭未經允許大規模抓取了互聯網上受版權保護的非小說類作品。
包括《權力的游戲》作者喬治·馬丁在內的大量美國知名非虛構作者也加入了這場集體訴訟官司。
8月,《紐約時報》網站更改了用戶協議,新的協議規定該網站內容“不得用于軟件和AI程序的建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8747468
美國法律專家指出,目前,法律監管層面對AI領域的立法尚處于空白階段,需要監管機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紐約時報》的訴訟案如何判決將對未來法學家對AI的態度產生巨大影響。
有專家指出,根據美國現行的版權法第五章規定,每一條侵權內容最高可罰款15萬美元,如果真如《紐約時報》所說,侵權文章有數百萬篇,那么OpenAI將面臨“毀滅性打擊”。
塔齊娜是一位熟悉硅谷科技界的法律專家,她認為OpenAI不一定會輸掉官司。在她看來,版權法中允許人們“合理使用”公開報道的新聞內容。OpenAI要證明自己的內容屬于“合理使用”,可以向法庭清楚解釋自己的商業模式,證明“利用《紐約時報》版權內容訓練出來的AI工具”和《紐約時報》之間不具備直接競爭關系。
對于AI的立法監管,美國法學界也有一部分人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法律專家戈爾德·麥克表示,不應該為了過度保護版權而犧牲AI訓練的效率,“除非你想一直活在黑暗時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CCTV國際時訊、新華社、紅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