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29 17:58:22
每經編輯 張錦河
據公眾號“京東黑板報”,12月29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京東訴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二選一”案做出一審判決,認定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二選一”的壟斷行為成立,對京東造成嚴重損害,并判決向京東賠償10億元。我們感謝法院的公正判決!感謝社會各界對京東維護自身權益、追求公平正義的支持!
此次判決不僅是京東反抗“二選一”壟斷行為的一次公正裁決,更是以法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標志性時刻,也將是中國反壟斷法治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二選一”等壟斷行為不僅限制了市場競爭,損害了品牌、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削弱了市場發展的創新和活力。從2017年京東為反抗“二選一”壟斷發起的訴訟,到2023年京東采銷打破“超級主播價格壟斷”的行業潛規則,京東始終為品牌和商家謀發展、為消費者爭低價。此次判決極大地鼓舞了京東始終堅守正道成功的商業信仰,我們將以更堅定的信心投身到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去。
據證券時報,針對京東下午公告的“二選一”案件結果,阿里對記者回應表示:已獲悉此消息,尊重法院的判決結果。
據中國青年報此前報道,兩大電商的“二選一”口水戰起源于2015年,京東以“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逼迫商戶二選一”將天貓訴至法院。而天貓方面主張此案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因此該案件一度陷入法院管轄權之爭。
2017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一審駁回天貓法院管轄權異議,天貓不服提出上訴。
最高法裁定書顯示,原告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和北京京東叁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告為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京東訴稱,2013年以來,三被告不斷以“簽訂獨家協議”“獨家合作”等方式,要求在天貓商城開設店鋪的服飾、家居等眾多品牌商家不得在兩原告運營的京東商城參加618、雙11等促銷活動、不得在京東商城開設店鋪進行經營,甚至只能在天貓商城一個平臺開設店鋪進行經營,京東將其概括為“二選一”。
為此,京東請求法院:
1.確認三被告在本案所確定的相關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2.判令三被告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停止限定商家只能與被告進行交易、停止限定商家不得與兩原告進行交易等行為;
3.判令三被告向兩原告連帶賠償因其實施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給兩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人民幣10億元,以及賠禮道歉及支付維權開支。
截至12月29日港股收盤,阿里巴巴(HK9988)股價75.6港元,下跌0.33%,最新市值1.5萬億港元;京東集團(HK9618)股價112.5港元,下跌0.09%,最新市值3577.1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眾號“京東黑板報”、證券時報、最高法裁定書、中國青年報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