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0 13:02:18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隨著NDA產品數量明顯增加,我國創新藥企業前期的研發投入正逐步獲得成果,這也令今日市場資金格外關注創新藥企。其中,估值更低、H股折價更高的港股創新藥企業更受青睞。港股創新藥ETF(159567)半日大漲3.44%,處于ETF漲幅榜前列,而其他多只港股創新藥相關ETF漲幅也均在1.5%左右。
投資邏輯來看,在政策導向下,中國創新藥持續產業升級,正從“量變”時代邁向“質變”時代。創新藥供給端規模直追國際領先水平,研發重心也逐漸向“First-in-Class”“Best-in-Class”傾斜。此外,支付端和供應端相得益彰,推動創新成果商業化加速。近年多條利好創新藥的醫保談判細則陸續出臺,醫保支持下創新藥的商業化進程有望迎來持續提速。
2013年—2022年,國產新藥IND和NDA數量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2%和13%。國內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活躍,聚焦ADC、雙抗等領域,多款國產創新藥品今年在美國獲批上市。值得關注的是,頭部港股創新藥公司在手現金充沛,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港股18A定位獨特,有望提供相比A股科創板更加寬松的融資環境,吸引具有稀缺性的Biotech赴港上市。目前,港股相比A股折價處于歷史高點,投資價值凸現。A+H代表性創新藥企業百濟神州、榮昌生物、諾誠健華的港股股價相比A股股價折價率均處于歷史高位。
點評:港股創新藥ETF(159567)今日上午大漲3.44%,漲幅居前。該ETF剛發行不久,目前規模接近1億份,半日成交5333萬元,換手率高達62.65%,其追蹤的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追蹤該指數的還有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此ETF上午漲幅相對較小,但也達到1.91%。
具體來看,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基金代碼:159567)是銀華基金旗下的ETF產品,自2023年12月18日至2023年12月22日進行發售。該基金經理為馬君。該ETF管理費為0.50%、托管費0.10%。基金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以期獲得與標的指數收益相似的回報。
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987018.CNI)在港股市場中選取具備互聯互通標的資格、公司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生產等領域的生物醫藥公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港股通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的運行特征。該指數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指數全面覆蓋創新藥產業,其他生物制品和化學制劑權重占比高;二則是市值分布偏中小盤,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投資性價比較高。
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重倉股
點評:港股醫藥ETF(159718)半日漲幅也達到2.15%,該ETF規模為3.02億份,追蹤的是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追蹤該指數的還有香港醫藥ETF(513700)、港股通醫藥ETF(159776)和港股通醫藥ETF(513200)。不過,這3只ETF半日漲幅均未超過2%。
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930975.CSI)發布于2017年6月23日,從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樣本股中以醫藥衛生行業全部股票作為樣本編制指數。
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指數重倉股
點評:創新藥滬深港ETF(517110)、滬港深創新藥ETF(517120)等4只ETF今日上午漲幅在1%左右,其均追蹤的是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指數。
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指數從內地市場以及符合港股通條件的香港上市的證券中,選取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和生產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待選樣本,按照市值排名選取不超過50只最具代表性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內地與香港市場創新藥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中證滬港深創新藥產業指數重倉股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于垚峰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