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俄烏沖突兩年:西方制裁加碼,烏稱擊落A-50預警機,未來演變需看四因素;AI核心圈出現第三位華人; 圖靈得主狠批Sora;50多年后美國航天器再次著陸月球|一周國際財經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24 15:44:33

每經記者 李孟林  蔡鼎  譚玉涵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孫宇婷    

◎2024年2月24日,俄烏沖突迎來兩周年時間節點。在西方自顧無暇,援助日減的情況下,局勢將如何發展?每日經濟新聞連線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天樂。

◎黃仁勛、蘇姿豐之后,AI核心圈出現第三位華人。過去12個月,超微電腦股價最高飆升980%,近10倍的漲幅輕松超越美股“七大科技股巨頭”。一周人物帶你走近其創始人梁見后。

◎圖靈得主狠批Sora 直言生成式路線必定失敗;50多年后美國航天器再次著陸月球;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俄烏沖突兩周年,未來何去何從?專家:局勢演變需看四大因素

2024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特別軍事行動迎來兩周年的時間節點。一周年時,烏克蘭借助西方援助,收復了大量失地,士氣高漲。一年后的今天,雙方陷入了長期化的泥淖之中。

在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對烏克蘭前景的擔憂情緒籠罩著會場。會議第二天,烏軍棄守烏東軍事重鎮阿夫杰耶夫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借此機會向西方施壓,要求提供更多的武器。據媒體報道,烏克蘭今年國家預算的約四分之一需要西方的援助來填補,但烏方在獲取援助方面卻面臨重重障礙。烏總理什梅加爾日前對媒體表元自沖突以來烏經濟總量下降30%,失去了350萬個工作崗位。

武器彈藥的匱乏是烏軍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據媒體報道,阿夫杰耶夫卡烏軍指揮官指出,該地交戰的俄烏炮兵火力對比為1:10。實際上,烏克蘭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除了彈藥不足,還面臨兵源緊缺,領導層不穩定等因素。

在國際環境上,由于沖突遲遲未能解決,西方也出現了注意力疲勞,另外巴以沖突又抽走了一部分精力。歐洲民眾雖然在道義上支持烏克蘭,但苦于沖突帶來的經濟沖擊,他們要求政府更多地關注國內議題。而美國對烏克蘭的600億美元軍援法案在美國國會也遭到了共和黨強硬派的阻撓,前景不明。

談及當前的俄烏局勢,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天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俄烏沖突長期化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未來的戰局形勢如何演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烏克蘭的兵源供應能否跟得上。同時,還要看西方軍援能否持續供應,當前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支持態度依然堅挺,但若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重新上臺,局勢可能發生巨大變化。

葉天樂同時對記者指出,烏克蘭政局能否在戰場不利的壓力下保持穩定,也是日益凸顯的影響因素。

最新:西方制裁加碼,烏軍稱擊落A-50預警機

A-50預警機 圖片來源:俄羅斯國防部

隨著兩周年的來臨,各方都希望在這個節點上有所動作。

西方又出臺了新一輪的制裁措施。當地時間2月23日,美國、加拿大、歐盟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其中,美國制裁針對包括個人和實體在內的500多個目標,分布在俄羅斯金融機構、軍事工業基地、能源生產等領域。歐盟理事會通過了針對俄羅斯的第13輪制裁,對106名個人和88個實體采取限制性措施。

沖突雙方則希望在戰場上有所斬獲。當地時間2月23日,俄烏軍方各自發布戰報,稱打擊了對方的軍事目標。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烏空軍司令奧列修克當天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烏空軍再次擊落俄軍一架A-50空中預警機。

據烏軍方此前發布的消息,1月14日晚,烏軍襲擊了俄軍飛行于亞速海空域的一架A-50預警機和一架IL-22空中指揮機,前者被擊落,后者迫降成功但遭到嚴重損毀。烏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當時曾表示,A-50被摧毀很可能會影響俄軍在沖突地區“全天候”開展行動和通信的能力。

A-50預警機于蘇聯時代末期首次投入使用,是一種大型機載預警和控制飛機,可以掃描數百公里外的敵方飛機、艦艇和導彈,被視為俄軍協調地面行動的關鍵。這種飛機的成本十分高昂,造價估計為每臺3.3億美元。據英國國防部的最新一次簡報估計,俄軍目前僅有6臺A-50服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制圖

回顧:沖突兩年,誰占上風?

然而,擊落預警機的消息難掩烏軍在前線上的困境。實際上,和一周年時洋溢的樂觀情緒相比,如今的烏克蘭不得不面臨嚴峻的現實。一年前,烏軍在2022年奪回大片領土后,士氣高漲,開始積極準備大規模反攻,并得到西方大量的武器支持。然而,大反攻遲遲未見重大戰果,烏克蘭最后還丟失了戰略重地巴赫穆特。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制圖

隨著戰事的推進,烏軍兵力和彈藥不足的劣勢逐漸凸顯,而俄羅斯的彈藥和人力卻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盡管俄羅斯此前遭遇了普里戈任領導的雇傭兵組織瓦格納的“兵變”,但卻在短時間內成功壓制,而烏克蘭方面,深孚眾望的總司令扎盧日內被解職,影響了軍心士氣。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葉天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烏克蘭作為一個人口四千多萬的中等國家,能夠承受兩年的高消耗、高壓力的戰爭狀態,本身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兩年來,烏克蘭在戰場上傷亡了數十萬人,大量人口流離失所或逃亡國外,經濟遭受極大損害,而東部的人口和工業密集的區域也被俄羅斯占領了。

西方:自顧無暇,援助日減

戰線的相對靜止,再加上巴以沖突和各國國內政治議題分散注意力,兩年后的俄烏沖突逐漸從歐美的政治議程上退后。

西方的援助不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沒有2022年時提供的多。”葉天樂對每經記者說道。


截至2024年1月15日烏克蘭所獲的援助承諾  數據來源: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數據來源: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2月1日,歐盟宣布將為烏克蘭提供500億歐元援助,但這筆資金主要用于彌補烏財政赤字,難以解決武器彈藥的燃眉之急。美國新一筆6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則因兩黨黨爭而被卡在眾議院遲遲不能通過。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直言,沒有美國的“體量和軍事能力”,單靠歐盟無法完全填補空缺。

“俄羅斯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相對而言受外界影響沒那么大。另外,俄羅斯的領導體制和經濟體系都在向戰時狀態轉變,整個國家的調動能力、動員能力是很強的,這是其最大的優勢,俄羅斯正在為長期作戰進行準備。”葉天樂表示。


截至2023年底俄烏沖突給烏克蘭各行業造成的損失 數據來源:烏克蘭政府、世界銀行、歐盟和聯合國聯合發布的RDNA3報告

或許為了激勵外界對烏克蘭的信心,澤連斯基1月份透露了烏克蘭在2024年的計劃,即克里米亞和相關的黑海戰役將成為“戰爭的重心”。他呼吁提供德國“金牛座”導彈,暗示要用其來摧毀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的刻赤大橋。

葉天樂對此分析道,“烏克蘭認為黑海、克里米亞是能夠打出戰果的地方,因為俄羅斯在這些地方的防空能力是比較弱的。”

未來走向何方?四大因素或打破平衡  

沖突進入兩周年之際,由于俄烏雙方都不愿讓步而又沒有一方能在沖突中取得壓倒性優勢,沖突長期化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歐洲外交關系協會的最新民調顯示,歐洲十二國的民眾只有10%的人認為烏克蘭能獲得軍事勝利,某種形式的“妥協方案”是最可能的結局。

目前來看,除非雙方力量的天平出現重大的失衡,否則沖突的終點仍在視線之外。在葉天樂看來,結構性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人力的因素。“雖說現在已經是現代戰了,但沖突畢竟還是由人去發動和實施的。烏克蘭的人口更少,而且現在希望動員45萬到50萬人的計劃始終還是沒有通過。相比之下,俄羅斯恢復和補充兵力的能力是比較強的。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為前線人員的配置是最大的一個變量。”葉天樂表示。

當前烏軍前線士兵存在年齡偏大、長期作戰而筋疲力盡的問題,據俄新社,對于經濟遭受眾創、人口大量外流的烏克蘭而言,征兵50萬人意味著當前就業人口會削減9.3%。這樣的代價無疑過于高昂,且會重創澤連斯基的民意支持率。對于烏克蘭領導層而言,這是一個顧此失彼的棘手問題。

第二是西方的援助。“西方雖然近一段時間的援助能力不是很強,但我們看到無論是歐洲也好,還是拜登政府也好,他們還是積極希望能夠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援助。”葉天樂表示。據《時代》雜志報道,當前烏軍在前線每天只能發射2000枚炮彈,而俄軍則可以達到1萬枚。現在,焦急的澤連斯基和拜登只能期望美國國會的決定。

第三是烏克蘭的內部關系,這點在沖突前期很少受到關注而如今愈發明顯。“烏克蘭多年來的內斗導致其凝聚力不是特別好,烏克蘭政壇還能否保持穩定?沖突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有一種同仇敵愾的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的腐敗和軍隊的作戰表現等問題就浮現了,可能導致政壇上的一些變化,這也是可能改變戰局的一個因素。”葉天樂表示。

俄烏沖突爆發后,烏克蘭形成了以澤連斯基、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和前線總司令扎盧日內為“鐵三角”的合作關系,而如今這一關系已經分崩離析。2023年9月,列茲尼科夫因涉嫌軍隊腐敗丑聞而請辭,2024年開年,扎盧日內又被澤連斯基解職。外界分析認為,澤連斯基不滿扎盧日內對戰場形勢的“悲觀”論調,另一方面又擔心這位指揮得當、深受愛戴的將領“功高震主”。

最后是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勝選的可能性,這也是可能對俄烏沖突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畢竟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甚至整個歐洲的事務的冷淡態度可謂一以貫之。

近期,特朗普表示,如果北約成員國不能把軍費開支提高到占GDP 2%的水平,那么俄羅斯可以對這些國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時輿論嘩然。特朗普還一再表示,他當選后可以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其表露的“甩手”態度讓澤連斯基十分擔憂。

“特朗普在任期間,基本上是不怎么關注烏克蘭的,而且希望歐洲人多承擔一些責任,他想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國內。”葉天樂表示。“歐洲開始強調要加強自己的防務,包括提升歐洲自己的軍工生產能力,而且德國還表示要配合在立陶宛駐軍等等,這都表明了他們對特朗普若再次上臺后將歐洲晾在一邊的擔憂情緒。”

黃仁勛、蘇姿豐之后,AI核心圈出現第三位華人,英偉達還是公司主要客戶


圖片來源:超微電腦 官網

由ChatGPT引爆的人工智能(AI)盛宴已經持續一年有余,而英偉達是這場盛宴中絕對的關注焦點。而事實上,除了英偉達,這場狂歡背后還有一個贏家,即美籍華人梁見后(Charles Liang)創立的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 NASDAQ:SMCI )。

超微電腦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圣何塞,主營產品包括服務器、存儲系統等,是全球前三大服務器大廠之一,公司在美洲、亞洲和歐洲均設有制造和營運中心,全球員工總數超4000名。英偉達、Meta和特斯拉都是超微電腦的客戶。

生成式AI浪潮掀起之后,超微電腦的股價隨之大漲,到2023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其收盤價達到284.26美元,較2022年其股價的最低點(34.11美元,彼時市值為18.93億美元)上漲超過7倍。

時間進入2024年,超微電腦呈現出更加迅猛的漲勢,其股價一度突破1000美元大關。截至2月22日,年初至今的漲幅達241.75%,市值達到545億美元。若從過去12個月的數據看,超微電腦的股價漲幅一度達到980%,甚至超越了美股“七大科技股巨頭”。“最牛AI股”的名號就此打響,梁見后也由此成為繼黃仁勛、蘇姿豐之后,在AI核心圈刻下名字的第三位華人。據彭博社,截至2024年2月22日,梁見后的個人財富為65億美元。


圖片來源:谷歌

市場認為,超微電腦今年股價狂飆,是由于市場對超微電腦服務器的強勁需求,因為AI的發展不僅需要好的芯片、資料庫和算法,也需要更好的服務器來整合這些東西。

隨著超微電腦股價的暴漲,許多人也開始好奇其梁見后到底是何許人也。

梁見后,現年66歲,曾經入選美國《福布斯》25位最有成就美籍華人。與黃仁勛從小移民美國不同,梁見后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臺灣人,畢業于臺北工專的電機工程科(臺北科技大學的前身),1984年赴美國得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工程系進修并完成學業。畢業后,梁見后在幾家電腦公司工作,1991年到1993年在主板設計和制造公司微型中心計算機擔任總裁兼首席設計工程師。

1993年夏天,梁見后決定自己創業,與妻子劉秋珠攜手在美國硅谷創立超微電腦公司。劉秋珠至今仍擔任公司副總裁和董事會成員。

剛創業時,大家并不看好。當時他在業界的朋友認為,其創業時機、地點和選的行業都不對。他后來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就是憑著一股信念,也要讓美夢成真。”

梁見后曾透露,那時候大家都是以產品價格取勝,但他認為產品品質才是王道,因此不停改良產品,希望能做出讓硅谷最挑剔的客戶都滿意的產品。   

超微電腦創立之初,梁見后就決定開展“一條龍”的服務,1995年推出世界首張可以搭載兩顆CPU的服務器主板,且不久后又研制出可搭載四顆CPU的服務器主板。相較于早期主板基本只能搭載一顆CPU的做法,這種主板的創新,對于當時的科技界來說,相當具有前瞻性。

2022年,超微電腦制定全面轉向AI服務器的戰略,切入高速運算的賽道,2023年,公司又向液冷路線轉型,這項技術可將數據中心營運支出降低40%以上,其推出的液冷服務器技術也獲得了英偉達的青睞。梁見后預計,全球將有20%或以上的數據中心需要液冷架構有效冷卻AI服務器。

憑借在服務器領域的積累,超微電腦成為了AI行業里上升最快的公司之一。在本周發布的研報中,Rosenblatt證券預計,超微電腦股價還有60%以上的上漲空間。

英偉達市值一度突破2萬億,黃仁勛站到全球20首富俱樂部門口


圖片來源:鄭雨航 攝 (資料圖)

由于芯片需求的火爆以及良好的業績支撐,英偉達(Nvidia, NASDAQ: NVDA)近期股價勢如破竹。

2月23日,英偉達開盤漲近3%,股價站上800美元關口,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快實現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用時僅9個月截至收盤,英偉達漲0.36%,市值1.97萬億美元。

繼2023年股價暴漲240%之后,2024年迄今英偉達股價累計漲幅超65%。

這波再起的行情讓其創始人黃仁勛即將實現自己的新突破:躋身全球最富有的20個人之列。據最新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黃仁勛本周身家增加51億美元至692億美元,位居第21位。

Wedbush董事總經理、資深股票分析師Dan Ives此前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直言,英偉達最新的財報進一步鞏固了人工智能革命才剛剛開始而非已達到頂峰的事實,這是市場和科技行業多年來最重要的時刻。

商業地產危機,美國新能源車“漁翁得利”:辦公樓變充電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資料圖)

2月23日,據外媒Zero Hedge報道,由于疫情導致的遠程工作模式的普及等因素,美國辦公樓需求萎靡。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辦公樓已供應過剩,辦公室供應數已經遠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據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美國寫字樓物業價格已從高峰期下跌了約20%。Starwood Capital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Barry Sternlicht近期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寫字樓市場現在面臨生存危機……價值3萬億的資產,現在可能只值1.8萬億。”

面對市場上的供應過剩和需求下降,拆除老舊辦公樓成為趨勢。面對拆除后留下的大塊空白地塊,開發商開始探索老舊辦公空間的新用途,例如改造成網球場、電動汽車充電站等。

分析師指出,這是一個創新的方法,通過建設更多充電設施,可以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便利,同時促進清潔能源和綠色交通的發展。這種轉變可能會成為未來城市規劃和商業房地產開發中越來越常見的趨勢。

圖靈得主狠批Sora  直言生成式路線必定失敗

圖片來源:彭博

OpenAI日前推出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持續火爆。OpenAI 表示:“ Sora 是能夠理解和模擬現實世界模型的基礎,我們相信這種能力將成為實現 AGI 的重要里程碑。”

但Sora在展現出來驚人的視頻生成能力時,同樣也暴露出了許多瑕疵。

2月23日,據彭博報道稱,由記者提供提示詞后,OpenAI幫助生成的演示視頻中可以看到明顯的局限性,比如,雖然提示詞寫的是一只,但卻生成了多只鸚鵡;一只猴子在最后的畫面中似乎有著鸚鵡的尾巴。

Meta首席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AI科學家馬庫斯(Gary Marcus)等近期也都指出Sora并不能理解人類物理世界。楊立昆稱Sora生成視頻的過程與基于世界模型的因果預測完全不同。此外,他多次在社交平臺X上“狠批” Sora,表示Sora的生成式技術路線注定失敗。

馬庫斯對于Sora則表示:“如果你只看一秒鐘(的視頻片段),你會覺得它太神奇了。但如果你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這個人工智能系統)仍然不太懂常識。”

OpenAI Sora團隊研發表示,Sora視頻生成能力有了明顯的飛躍,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日經225再創34年歷史新高,年內漲幅已超16%


圖片來源:日本特約記者 郝帥 攝 (資料圖)

2月22日周四,日經225指數收漲2.19%,報39098.68點,超越1989年末的紀錄高位38957點,刷新歷史新高。截至周四收盤(周五因假日休市一天),日經225指數的年內漲幅達16.84%。2023年該指數的全年漲幅為28.24%。

回顧這一輪日股的驚人表現,不少機構觀點將其歸因至日元走軟、企業利潤創新高、政策環境相對寬松等因素

據外媒,貝萊德認為,目前海外投資者對日股仍大幅低配,在對日本央行即將轉向的押注下,將有更多資金流入,或支撐日股進一步上漲。

貝萊德負責日本主動投資業務的主管Yue Bamba表示,從強勁的盈利表現到資本支出增加等所有因素都為日股上漲提供了推動力。Bamba預測,日本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可能會對市場產生不同尋常的影響,日股將成為央行加息的最大受益者

50多年后美國航天器再次著陸月球


圖片來源:NASA

美國東部時間2月22日,美國私營企業“直覺機器”公司(Intuitive Machines, NASDAQ: LUNR研發的月球著陸器“奧德修斯”在月球著陸。

美國航天局稱 “奧德修斯”攜帶了美國航天局多種科學儀器及商業載荷。美國航天局表示,這些儀器有助于為將來人類探索月球做準備。這是自1972年美國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結束后美國航天器首次登月,也是首次由私營企業完成這一任務。

美東時間周五,該公司股價盤中一度漲超40%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李孟林 蔡鼎 譚玉涵

編輯:蘭素英 孫宇婷

視覺:劉青彥

排版:譚玉涵

封面圖片來源:俄羅斯國防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烏克蘭 美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在线免播a视频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呦呦婷婷视频在干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