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9 20:35:53
對外貿依存度高達64%的廣東而言,近幾年外貿增速逐漸放緩。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3萬億元,同比僅實現微增0.3%,對尋找新動力顯得尤為迫切。
每經記者 劉艷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37639
近日,廣東印發《關于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意見》。其中提出,支持廣州、深圳建設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城市,打造20個“產業集群+跨境電商”園區,培育10家百億元級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建設500個較大規模海外倉,推動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突破萬億元。
據當地媒體報道,4月7日至8日,廣東省商務廳還在深圳舉辦全省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研討活動,并介紹了廣東跨境電商新政,從優化完善支持政策、支持跨境電商園區發展、支持跨境電商企業發展、構建跨境電商產業生態等4個方面,出臺12條支持政策,促進跨境電商持續穩定發展。
作為全國外貿第一大省,2023年,廣東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8433億元,增長25%,約占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的35%,占廣東全省外貿比重也突破10%。今年第一季度,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為穩住外貿基本盤作出積極貢獻。
解讀:這不是廣東首次提出跨境電商“萬億目標”。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時就提到,爭創跨境電商示范省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力爭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突破萬億元。
自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已連續11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時至今日,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共同構成我國三大貿易方式,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尤其在當下,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亟待加快培育新動能、拓展新增長點。
跨境電商正是重要突破口。據海關總署測算,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比全國進出口增速高出15.4個百分點。跨境電商占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比重,也從2015年1%增長到如今5.7%,增勢明顯,潛力巨大。
而對外貿依存度高達64%的廣東而言,近幾年外貿增速也逐漸放緩。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8.3萬億元,同比僅實現微增0.3%,對尋找新動力顯得尤為迫切。
根據商務部此前提出的“路線圖”,今年我國將繼續培育跨境電商,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而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分布在各地市和縣域的優質特色產業帶,正是廣東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支撐。
早在2022年,廣東便已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全覆蓋,總數居全國第一。這里面,被著重“點名”的廣州和深圳兩大龍頭,無疑要挑起廣東沖刺萬億的大梁。
此前廣州提出,今年要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打造“一區一特色”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同樣,深圳也明確,將深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支持品牌效應明顯、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的工業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獨立站”開展跨境電商出口業務。
湖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海南學習考察
湖南日報消息,4月6日至8日,湖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海南學習考察。期間,雙方簽署《湖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共同推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新路徑等;推動湖南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合作,包括先進制造業、醫美醫療、跨境貿易、優勢產業、制度創新、招商引資、保稅展示等合作。
全國首個,內蒙古新能源裝機超1億千瓦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近日,隨著內蒙古能源四子王旗風儲項目100萬千瓦、三峽烏蘭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示范項目二期三期150萬千瓦、赤峰市能源物聯網零碳氫氨一體化示范項目12.5萬千瓦等項目陸續并網發電,內蒙古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突破1億千瓦,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超1億千瓦省區。
上海向全球推介70項文體商旅活動
界面新聞消息,4月9日,上海發布“相聚上海”活動指南(2024),從上海全年數百場活動中臻選70項世界頂級文化、體育、旅游、商業、展覽等活動,面向全球作出推介。2023年,上海市旅游總收入 4122 億元,同比增長 77%;舉辦營業性演出首次突破4.5萬場,其中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194場,同比2019年增長超60%。接待入境游客364.46萬人次,領跑全國。
重慶力爭2025年金融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
重慶日報消息,近日,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重慶市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高質量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9%;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2萬億元、6.6萬億元,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25家;到2027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38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9.5% ;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均達到8萬億元,上市企業數量達到160家。
杭州爭創智能機器人國家級產業平臺
近日,《杭州市促進智能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其中提出,打造以人形機器人創新引領,工業、服務、特種機器人支撐發展,智能制造、文旅教娛、生活服務、醫療康養、城市建設與治理五大應用領域的“1+3+5”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體系。力爭到2026年,杭州市智能機器人領域培育集聚創新創業團隊突破10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20家、行業頭部企業2—3家,實現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機器人關鍵組部件(軟件)100項、整機新產品50項(其中達到產業化水平的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不少于3項)、示范應用場景30個,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市級平臺2—3個,建設智能機器人產業省級創新中心1個,實現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工業產值突破500億元,爭創智能機器人國家級產業平臺。
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10248公里
4月7日,交通運輸部發布2024年3月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顯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5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10條,運營里程1024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38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億人次,進站量16.8億人次。
3月份,客運量環比增加7.5億人次,增長36.6%,同比增加2.5億人次,增長10%。3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8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長27.7%,同比增長4.1%。
其中,地鐵、輕軌、市域快速軌道等大運量線路共269條,運營里程9542.2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4億人次;單軌、磁浮等中運量線路共7條,運營里程202.5公里,完成客運量3910萬人次,進站量2849萬人次;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等低運量線路共34條,運營里程503.3公里,完成客運量1124萬人次,進站量1070萬人次。
3月新增運營里程42.4公里,新增運營線路2條,為長春地鐵6號線和南京地鐵5號線。
一季度人才流動大數據:北京招聘求職活躍度雙高
受消費市場回暖、春招季人才流動、產業升級轉型加速等因素影響,各地招聘火熱開局。日前,58同城發布2024年一季度人才流動大數據。今年一季度,企業招聘需求環比上漲51.73%,求職投遞簡歷量環比上漲21.33%。
具體從全國招聘求職需求活躍城市來看,2024年一季度,招聘活躍需求TOP15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廣州、杭州、深圳、武漢、鄭州、上海、濟南、佛山、哈爾濱、東莞、蘇州、長沙、重慶,上述15城招聘需求環比上漲近20%,其中佛山、哈爾濱、杭州環比漲幅超過60%。
隨著人才引進政策持續優化,生活成本較低而品質較高、漸成氣候的產業集群,近年來,新一線城市就業吸引力不斷增強。數據顯示,一季度簡歷投遞量TOP15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深圳、重慶、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長沙、西安、鄭州、東莞、青島、烏魯木齊、南京。其中,成都、深圳、重慶、杭州簡歷投遞量環比上漲超40%。
可以看出,北京招聘、求職需求兩旺,仍是眾多求職者心中的“白月光”;新一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成都、重慶簡歷投遞量超越上海、廣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