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2 21:32:55
◎由盈轉虧背后,關鍵原因是中銀絨業并購“踩雷”。2023年,中銀絨業對子公司河南萬貫實業有限公司、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累計計提商譽減值1.04億元,原因是標的業績不及預期,其中,萬貫實業去年業績承諾完成率不足30%。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每經編輯 董興生
4月11日,中銀絨業(000982.SZ,股價1.24元,市值52.85億元)披露2023年年報。2023年,公司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去年凈虧損1.35億元,上一年盈利1027.72萬元。
由盈轉虧背后,關鍵原因是中銀絨業并購“踩雷”。2023年,中銀絨業對子公司河南萬貫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貫實業”)、都江堰市聚恒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恒益”)累計計提商譽減值1.04億元,原因是標的業績不及預期,其中,萬貫實業去年業績承諾完成率不足30%。
在2021年收購萬貫實業時,中銀絨業曾稱,是為了擴大公司在新能源產業、特種石墨領域的投資、布局。2022年12月,萬貫實業開始并表,由此,中銀絨業去年的加工業務營收規模同比增長明顯,石墨產品生產量增幅同樣明顯。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石墨產品銷售量增幅相對較低,庫存量隨之攀升。
正如中銀絨業的證券簡稱所示,這是一家以羊絨紡織業務起家的企業,但如今,其新能源業務貢獻的營收已經遠超紡織業務。去年,中銀絨業紡織業務實現營收1.39億元,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收3.61億元,后者占總營收比重超70%。
2021年,中銀絨業開始通過并購拓展新能源業務,目前,已布局了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以及特種石墨生產、二輪車換電業務等。
進一步拆解中銀絨業去年的新能源業務營收結構來看,一個細微的變化是,加工業務營收規模小幅超過了磷酸鐵鋰業務營收規模,兩大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57億元、1.4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均在30%左右。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而在2022年,磷酸鐵鋰業務營收占比超過了66%。除了占比下降,其營收規模同比下降的幅度則更大,去年,中銀絨業磷酸鐵鋰業務營收規模較上一年減少了超2.7億元。這也直接導致中銀絨業去年整體營收規模出現了同比下滑。
這背后則是磷酸鐵鋰價格的斷崖式下跌。Wind數據顯示,磷酸鐵鋰(國產)在2022年位于價格高位,當年11月開始波動下跌,去年初,其價格為每噸16.2萬元,去年底則已跌至每噸4.43萬元。
再看其加工業務,去年,中銀絨業的加工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了超一倍。這背后則是由于中銀絨業并購的萬貫實業在2022年12月開始并表。萬貫實業具備特種石墨焙燒、特種石墨石墨化及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業務的同時也具備生產特種石墨的能力。
另一營收同比增長了一倍的則是中銀絨業的換電業務,其主要是通過上海玖捌貳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玖捌貳物聯”)開展新能源應用所涉的二輪及三輪電動車更換電池業務。需要注意的是,玖捌貳物聯雖然營收同比增長明顯,但去年仍處于虧損狀態。
相較營收而言,中銀絨業去年的歸母凈利潤表現則更不理想,由上一年的盈利轉為去年的虧損超1億元。
記者注意到,資產減值損失是導致公司由盈轉虧的關鍵原因。去年,中銀絨業的資產減值損失達1.41億元,其中商譽減值損失為1.04億元,商譽減值主要因萬貫實業。
2021年,中銀絨業以2.7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萬貫實業70%股權,彼時標的評估增值率高達251.47%,這則并購因此形成了1.76億元的高額商譽。2022年12月,萬貫實業開始并入中銀絨業財務報表,在這一年的9—12月,萬貫實業超額完成了業績承諾,完成率為127.35%。
但到了去年,萬貫實業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不理想。去年,萬貫實業實現扣非前后歸母凈利潤孰低值為1419.44萬元,較業績承諾金額4900萬元而言,完成率僅有28.97%。由此,中銀絨業在去年對萬貫實業計提了1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對于萬貫實業業績不及預期的原因,中銀絨業稱,一方面,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代加工訂單減少及特種石墨代加工的加工費單價下跌;另一方面,萬貫實業2023年中期開始戰略轉型,專注于自產特種石墨業務。特種石墨生產周期普遍在6—9個月,截至2023年末尚未有大量自產品產出、未能形成當期業績。
由于上述類似的原因,中銀絨業對另一與萬貫實業業務相似的子公司聚恒益也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
記者還注意到,相較于公司磷酸鐵鋰產品較高的產銷率,石墨產品存在產銷量不匹配的情況,庫存量較高。去年,中銀絨業石墨產品銷售量為524.03噸,生產量則為2423.86噸,庫存量達到1603.65噸,生產量較上一年同比增長178.9%。
石墨產品產銷率較低,庫存高企的原因是什么?4月12日,記者多次撥打中銀絨業董秘和證代公開電話,均未獲接聽。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