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推薦

每經網首頁 > 商訊推薦 > 正文

扭虧為盈的養豬“少數派” 新希望靠什么去應對豬周期?

2024-05-13 11:00:33

五月第二周,新希望(SZ.000876)相繼披露4月生豬銷售月報和投資者調研紀要。

有兩個積極信號引發關注:4月生豬銷售價格超過了當月養殖成本,實現單月盈利;隨著場線調整優化和智能化改造等工作,各項指標全線優化,成本下降明顯。

實際上,這一變化從年報就已顯現。4月29日,新希望發布2023年年報:2023年各項業務經營規模持續增長,同時也實現了同比明顯減虧。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1417.0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9億元,同比增加17.09億元,減虧幅度達到117.07%。

在全行業低谷時刻,盡管這一業績的實現,有戰投入局的因素,但飼料第一、生豬第三、成本持續下降、產業一體化布局等舉措,都能看到新希望的努力。

守住“飼+豬”基本盤,夯實“屠宰+深加工”競爭力,努力背后能洞見到,新希望為穿越周期所布下的棋局。

“規模并不是首要目標”

5月8日,新希望最新投資者調研紀要顯示,公司經營的邊際改善勢頭十分明顯。到今年4月,新希望運營場線出欄肥豬的成本降到了14.7元/kg,而去年這一數據是15.8元/kg。

這意味著,按照新希望公布的15.13元/kg售價計算,4月實現了盈利。

再看4月底,A股所有披露年報的豬企當中,新希望是少數扭虧的企業,減虧幅度達到117.07%。

新希望的大幅減虧源于“壯士斷腕”,在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板塊引入戰略投資者,同時完成了上市公司核心產業結構的調整,今后將聚焦“飼料+養豬”兩大核心主業,要把飼料“基本盤”做得更扎實,把養豬“新動力”做得更具競爭力。

每一個企業戰略的判斷預設了背后約束條件,在這次溝通會上,新希望副總裁、財務總監陳興垚透露,今年的出欄目標在1400萬-1500萬頭左右,這說明,新希望的決策是基于現實考量——豬周期將步入微利時代。截至2023年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142萬頭,相較于農業農村部確定的3900萬頭正常保有量,仍顯得過剩。

未來,隨著產業規模化的發展、集中度的提升和大企業生產水平的逐步穩定,生豬供應和豬價波動預計都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和平緩的狀態,行業的核心變為高效產能對低效產能的替代,低成本對高成本的取代。

“絕對的規模并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新希望在繼續貫徹去年的十二字方針:提質量、降成本、調結構、穩規模,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成本和效率”。

進入2024年,成本相關指標仍在持續優化,到了4月,其斷奶成本繼續降至304元/頭,同比降低120元;出欄肥豬中的苗種成本下降了0.5,達到3元/kg;成活率達到92%,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料肉比降至2.65,同比下降近0.2。

“三招”頂住“最漫長豬周期”

新希望做對了什么?

首先是頂住豬周期下行壓力,保持了業務的持續增長。新希望去年全年出欄生豬1768萬頭,同比增長21%。飼料業務也賦予了新希望多樣化的產業稟賦。去年,新希望的飼料銷量穩中有增,以2876萬噸的總量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噸均凈利同比增長7%,利潤穩步增長,重客占比21%,持續優化客戶結構。海外市場也表現不俗,在印尼、越南、菲律賓等核心國家,飼料銷量均已進入行業前四。

雖然食品和禽產業已于年底出表,但報告期內仍取得亮眼業績:食品業務保持量利雙增,共銷售各類深加工肉制品和預制菜26.87萬噸,同比增長為6%;實現營業收入46.14億元,同比增長10.05%。白羽肉禽業務營收194.15億元,同比增長12.67億元,增幅為6.98%。

其次是“公司+農戶”合作養殖模式完成結構優化。截至2023年末,養戶平均規模與2022年末基本持平。但從養殖存欄規模的結構看,1001-3000頭之間的農戶數占比最高,達到了56%,較上年提升了2.4個百分點。5001頭以上的農戶約占14%,較2022年末降低了2.0個百分點。

從過去三年的豬周期經驗看,動輒上萬頭存欄的企業自育肥場在防控重大生豬疫病時反而面臨更大的壓力,而通常以兩三千頭存欄為主的農戶育肥場反而更具靈活性,在育肥成本上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恰好1001至3000頭之間,新希望農戶數的比例提升最快。

最后是一體化自養填補傳統模式的短板。2023年末公司一體化自養與合作放養的存欄量比例約為3:7。一體化自養的關鍵是種豬。新希望逐步完善的“金字塔+回交”雙種豬體系,特別是從2023年中開始加大力度建立了豬產業統一管理調配的回交豬生產和管理體系,增加生產種豬的供給能力和調節能力,提升公司在應對動物疫病和極端行情沖擊時的穩定性和經營調節的靈活性。自主知識產權選育算法的核心種群培育能力在強化,自研的選配軟件實現了用算法替代人工的智能選配模式。

而在效率提升和降成本上,公司還做出了部分戰略性、主動性調整。例如針對北方疫情頻發、成本長期較高的場線,新希望主動做出了調整和優化,同時還針對一些場線做正壓通風和小單元圈舍的改造,以及智能化改造。雖然這些措施從短期來看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將有諸多益處。

產業一體化的發展圖景

“飼料+養豬”是養豬一體化的上半段,但實際上,“飼+豬”能穩住養豬的基本盤,但毛利不會大幅超出行業平均回報率。“屠宰+食品深加工”則能幫助豬企完成豬周期微利時代的附加值提升,也恰好是新希望接下來要聚焦的“雙核”產業鏈。

飼料業務的轉型已然在路上。過去,新希望把自身的角色定位為簡單的生產銷售,但在實踐中,他們也在深度思考,如何才能提供更為細心的養殖服務,并總結出十大服務類別,從豬苗、營養、融資到疫情、保險、動保、保價等不一而足,清晰顯示出向養殖綜合服務商轉型的路徑。

在飼料產業的組織架構上,新希望還新設了“六大區”,以期實現組織下沉,在響應市場變化更加迅速,實現快速周轉,同時持續優化客戶結構,調整渠道布局,強化產品質量,鞏固并強化區域競爭力。

生豬屠宰板塊劃歸豬產業后,新希望的邏輯是要加強“養宰聯動”,在養殖端布局黑豬、無抗豬等高端產品的同時,強化分割戰略,積極開拓下游知名商超渠道,加大餐飲重客的定制化合作,以提升下一階段的競爭能力與盈利水平。

總的來說,未來的新希望,將專注于“養”和“豬”兩個維度打造自身的優勢。在短期,致力于“養好”豬,在“養”的層面集中發力,抓牢生物安全的基本盤,不斷提升各階段的生產指標,最終實現養殖成本的持續下降。在長期,致力于養“好豬”:發揮種豬繁育和遺傳算法上的優勢,不斷改進豬群性能,從根本上建立公司的成本優勢,使公司成為最安全的、成本領先的頭部養殖企業。

通過去年下半年的一系列戰略調整,對產業的聚焦和歸核化,持續的降本增效舉措,新希望在生產經營上的改善效果已經逐步顯現出來。4月實現盈虧平衡,就是一個良好的信號。未來,新希望自身造血能力的復蘇更值得期待。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編 蒲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希望 養殖業 食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字幕精选三级欧美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