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5 23:06: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2023年,丸美股份線上渠道收入占比分別為44.89%、54.49%、59.54%、71.93%、84.11%,對收入的貢獻比例不斷增加。
◎面對化妝品行業重返線下的壓力,丸美股份自然不愿意讓“大本營”失守,公司十分強調線下渠道對公司生意的重要性。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梁梟
今日(5月15日),丸美股份(603983.SH,股價31.86元,市值127.76億元)召開2023年業績說明會。根據此前發布的業績數據,丸美股份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2.26億元,同比增長28.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億元,同比增長48.93%。
相比于A股其他化妝品上市企業,丸美股份走出了2020年到2022年的低谷期,業績增長“姍姍來遲”,凈利潤止跌回升。過去三四年間,線下渠道作為丸美股份的基本盤,在疫情期間受到了較大沖擊。而由于丸美股份發展線上渠道較晚,應對風險的韌性較差,導致利潤接連下滑。
這幾年,丸美股份“痛定思痛”,重點投入線上渠道,至今線上收入占比已經提升至八成。不過伴隨著線上的強勁增長,丸美股份的線下渠道仍不及預期。為重振線下基本盤,丸美股份實施分渠分品和嚴格的控價措施。
在本次業績說明會上,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表示:“公司相信分渠分品將保障公司品牌長期健康發展。”而對于轉型線上導致的銷售費用高企,其表示將通過更加高效、精細及協同的運營控制營銷費用。
“2023年是公司線上轉型發展突破之年。經過持續三年深刻的變革調整,公司在產品、品牌、人群、渠道、供應等方面全面突破。”丸美股份在年報中如是說道。
過去幾年,丸美股份曾面臨增長瓶頸。自2019年上市以來,丸美股份每年營業收入在18億元左右徘徊,市場份額止步不前。在盈利能力方面,丸美股份歸母凈利潤自上市以來便持續下滑,從2019年的5.1億元降至2022年約1.7億元,其中2021年的降幅高達46.61%。
丸美股份起家于線下CS渠道(日化專營店、百貨專柜、美容店等),這也是支撐公司業績的基礎。但隨著疫情期間線下客流收縮,加之線上渠道薄弱,丸美股份受到較大沖擊,公司業績萎靡不振。
近幾年,丸美股份一直在補線下渠道的“短板”?!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呤崂戆l現,2019年—2023年,丸美股份線上渠道收入占比分別為44.89%、54.49%、59.54%、71.93%、84.11%,對收入的貢獻比例不斷增加。在2023年年報中,丸美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線上銷售占比突破八成,直營占比達68.25%,標志著公司的銷售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線上渠道現已成為公司至關重要的增長引擎,其快速發展也助力公司更好地適應當前市場的復雜環境。”
在線上銷售的帶動下,丸美股份2023年營業收入跳出18億元的“怪圈”,超過22億元,其中線上銷售貢獻了超過18億元,同比增長超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有所增長,達到約2.6億元。
不過,線上轉型的成功離不開大量的營銷投入。丸美股份年報顯示,由于公司大力推進線上轉型且線上流量成本日趨高漲,銷售費用達到11.99億元,同比增長41.65%。這相當于一半的收入都用在營銷上。
對于如何控制居高的銷售費用,丸美股份董事長孫懷慶在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稱:“公司將充分運用各平臺屬性及優勢,緊密結合全年重要的營銷節點,保有節奏鋪排各項營銷活動??優化營銷內容,通過更加高效、精細及協同的運營控制營銷費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丸美股份去年取得的增長是建立在渠道此消彼長的代價之上。
2019年到2023年,丸美股份的線上渠道收入從8.08億元上漲到18.71億元,實現翻倍增長,但線下渠道收入從9.92億元縮減至3.54億元,降幅超六成。在2023年年報中,丸美股份坦言,線下整體表現未及預期,尤其是百貨渠道受客流減少影響明顯。
盡管丸美股份對這一變化形容為“銷售模式和運營思維均實現了質的轉變,從三年前以經銷和線下為主導的銷售模式,現已成功轉型為以線上和直營為主的銷售模式”,但不可否認的是,丸美股份的轉型似乎有點顧此失彼,其傳統優勢的線下“大本營”已經面臨各方夾擊。
近年來,線上渠道紅利逐漸消退,電商平臺競爭愈加激烈,促銷、“種草”、直播傭金等費用不斷侵蝕企業利潤。于是,化妝品企業慢慢察覺到,線下渠道和實體店的價值正在回歸。例如,珀萊雅(603605.SH,股價110.76元,市值439.45億元)明確將2023年定為線下重啟元年,上美股份(02145.HK,股價53.55港元,市值213.1億港元)在今年年初發布CS渠道的專供新品和新模式,貝泰妮(300957.SZ,股價57.59元,市值244億元)在2022年開始就重點拓展線下自營零售渠道。
面對化妝品行業重返線下的壓力,丸美股份自然不愿意讓“大本營”失守,公司十分強調線下渠道對公司生意的重要性。在業績說明會上,孫懷慶表示:“百貨渠道作為品牌高地,扎實做好品牌建設;日化渠道是公司的線下基本盤,推廣優秀店的運營經驗,以供其他門店學習借鑒;美容院渠道作為公司的專業底盤,精心籌劃并落實各項細節工作。”
為平衡線上線下銷售布局,丸美股份提出分渠分品的策略。在今年年初的投資者調研活動中,丸美股份曾解釋這一策略是指線上線下兩盤貨。線下主打系列產品,包括晶致系列、重組膠原蛋白系列、多肽系列、彈力蛋白系列等,主要是300元—500元的客單價,35歲以上人群,主要針對三四線以下城市;線上主推大單品策略,包括眼霜與按摩儀二合一的小紅筆眼霜、重組雙膠原小金針次拋精華,主要是200元—300元的客單價,25歲—35歲人群為主,向一二線城市反滲透明顯。公司通過調整貨品結構進行渠道區隔,平衡渠道銷售。
與此同時,為防止線下渠道間竄貨,導致價格不穩定、品牌形象受損,丸美股份今年年初向代理商發布號稱“史上最嚴”的防竄控價令,包括六項措施。
在業績說明會上,孫懷慶表示:“分渠分品是公司重大的經營策略,并在近幾年持續推進。2024年一季度,公司全面完成線上線下分渠分品,公司相信分渠分品將保障公司品牌長期健康發展。公司通過云倉管理、防竄貨管理系統穩價格、穩貨盤,運用會員系統把控服務質量,維護市場秩序,提升用戶體驗,制定多重舉措共同推進,助力發展。”
不過,以丸美股份當下的生意“盤子”,盡管2023年收入突破22億元,但盈利僅為2019年的一半。同期,珀萊雅的銷售規模從2019年的31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4億元增長到12億元,增長近200%。相比之下,丸美股份三年低谷期落下的路程,還要靠未來比同行更努力才能追趕得上。
資本市場層面上,丸美股份在上市之初曾短暫登上A股化妝品市值第一的“寶座”,最高市值超過330億元,但如今市值已經縮水至不到130億元,被市值超400億元的珀萊雅甩在了身后。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