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7 12:53:32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周五(5月17日),A股沖高回落,三大指數午盤集體下跌。上證指數午盤跌0.1%報3119.27點,深證成指跌0.27%報9578.64點,創業板指跌0.19%報1840.69點,科創50指數漲0.12%報747.33點。市場成交額5141.1億元。
資金面,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5月17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0%。Wind數據顯示,當日有2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完全對沖到期量。
消息面,5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7%(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預期5.5%,前值4.5%。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99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2196億元,增長3.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持續向好,供需銜接不斷改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聯動效應積極發揮,國民經濟整體運行顯現出比較強的韌性和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帶來的影響。
板塊方面,低空經濟概念股表現最佳,交控科技、新晨科技、長源東谷、川大智勝等近10只個股漲停。高速銅連接概念股持續活躍,勝藍股份20CM漲停,華脈科技漲停。合成生物概念股下挫,星湖科技觸及跌停,魯抗醫藥、雙塔食品、蔚藍生物跌超5%。
高層政策引領,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我國將低空經濟確立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多地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低空經濟。
目前,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根據測算,截至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預計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深圳作為全球目前低空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城市,年產值實現近千億元,領跑全國。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20%;2023年,深圳新開通無人機航線77條,新建無人機起降點73個,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60萬架次,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直升機飛行量超2萬架次。
這里,通過整合天風、安信、國信等10余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為粉絲朋友帶來4家公司簡介,僅供參考。
1、交控科技
交控科技已經設立的交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低空空域運行調度指揮和空地協同自主環境感知產品兩項業務。目前已形成調度指揮系統的總體方案,對關鍵技術進行了識別,搭建了原型系統。其中,低空空域運行調度指揮系統主要用于管理無人機/有人機的協同飛行;空地協同自主環境感知產品主要用于飛行器主動感知障礙物進行自動防護。
——東北證券
2、新晨科技
公司擁有強大的自研核心技術平臺,可根據行業客戶需求進行針對性開發,同時側重于軍航空管領域多年,是國內少數同時為金融行業和軍工行業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的供應商之一。隨著低空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公司空管信息化業務將更上一層樓。
——華西證券
3、安達維爾
公司持續加大對新業務、新市場和新客戶的拓展力度,再融資項目的布局也將助力公司實現規模化生產,深化主營業務發展,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體系,進一步加強競爭力。公司接連開展股權激勵計劃,對未來業績增長形成指引,彰顯對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
——中航證券
4、必創科技
公司客戶主要涵蓋工業及科研等用戶;公司在新型智能傳感器、光電儀器領域積累了較強的技術和市場先發優勢,公司會通過推出具備先進性、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應用方案,持續在部分關鍵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在智能傳感器以及光電分析儀器市場,歐美日等國家在工業領域相較于中國具備先發優勢。近年來,國內外技術呈不斷縮小差距的趨勢。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系列產品、智能溫振傳感器、通用光柵光譜儀、熒光光譜、拉曼光譜、高光譜、光電效應測量系統及精密位移控制單元等多項產品的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國內較高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較高水平,且具備性價比高、本土化、個性化等優勢。
——天風證券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