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16:09:55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是寫在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生產一線的話,是塔里木石油工人光榮與夢想的寫照。
5月31日,“高質量發展看能源”采訪團來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陸上油氣增儲上產潛力最大的盆地之一,深埋超過6000米的油氣,占我國總量的60%以上,約占全球的19%,勘探開發潛力巨大,是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和南疆首要氣源地。然而盆地地質構造復雜多樣,勘探難度極大。面臨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塔里木油田不斷探索,突破超深層效益勘探開發極限。
富滿油田富源聯合站。陳禮兵 攝
茫茫大漠,驕陽似火。經過5個小時的車程,記者來到了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境內的富滿油田富源聯合站。據了解,該站于去年11月5日成功投產,標志著富滿油田實現規模效益開發。
富滿油田位于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油藏普遍埋藏在地下75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層,油氣資源量超10億噸,是我國最大超深油田,具有世界罕見的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等特點,油藏認識和識別極其困難。
為了讓油氣奔出大漠,塔里木油田在去年2月啟動富源聯合站建設,新建年處理原油200萬噸、日處理天然氣200萬立方米的油氣處理裝置,并配套建成220余公里輸油氣管線及相關輔助生產裝置,為2025年建成年產油氣產量500萬噸的超深大油田提供有力支撐。
在富源聯合站主控室,站長馬金龍介紹,富滿油田富源聯合站是塔里木油田超深層油氣規模效益上產工程之一,也是富滿油田產能建設的核心工程項目。今年,富滿油田投產63口新井,含油氣范圍不斷“西延、東擴、南進、深拓”,油氣儲量保持高峰增長。近四年來,富滿油田已收獲千噸井9口、百噸井150口,成為油田原油上產的“頂梁柱”。
西氣東輸第一站員工在場站內精細巡檢。王成凱 攝
31日下午,記者來到了西氣東輸第一站。該站于2004年建成投運,被稱為“塔里木油田的心臟”。
克拉2等氣田的發現,直接促成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西氣東輸第一站主要負責28個油田生產天然氣的集中計量外輸,年輸氣能力400億立方米,承擔著油田85%以上的天然氣外輸任務。
站內,一臺巡檢機器人正在對低點的天然氣泄漏進行檢測,有效降低站內員工的工作強度,員工站內巡檢次數從以前的每天6次壓縮到現在的2次。據了解,該站不斷推進場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激光甲烷遙測儀、智能巡檢機器人、全自動閥門等設備的運用,讓集輸氣工作全流程智能化升級。
同時,在綠色低碳方面,該站開展了壓差發電工程。西氣東輸第一站站長梁士佳介紹,“我們在輪固線,設立了一臺壓差發電機組,可以實現輪固線壓差轉化為電能,電能則可以輸送至輪南原油站,進行泵的消耗。”這樣不僅實現了碳的零排放,還實現了新能源的利用。
截至2024年3月,塔里木油田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輸送天然氣超3500億立方米,無一時短供,無一日斷供,保障了15個沿線省市、120多個大中型城市4億多居民生產生活用氣。
油氣勘探在沙漠腹地要想大范圍展開,首先要攻克沙漠這個“攔路虎”。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一條500多公里的零碳沙漠公路,其中沙漠路段400多公里,是世界上貫穿流動性沙漠最長的等級公路,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條“沙漠綠色走廊”。
1995年,塔里木油田打通了盆地南北交通的阻隔,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線通車。
2003年,塔里木油田實施沙漠公路綠化工程,將436公里長的林帶栽種在公路兩旁,每隔4公里就會設置一個水井房。108座水井房日夜抽水澆灌,讓2000萬株抗旱耐堿沙生植被深深扎下了根,據測算,生態防護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約2萬噸,負碳部分可中和過往車輛碳排放。
水井房夫妻守井工王亞斌、魏亞麗正在光伏電站旁整理灌溉管道。喬佳新 攝
在12號水井房,53歲的守井夫妻魏亞麗、王亞斌主要負責分段澆水、清理公路兩旁垃圾以及清潔太陽板等工作,為了維護這條綠色通道,他們需要常年駐守這里。水井房周圍,種滿了紅柳、胡楊、沙棗防風固沙的沙漠植物,經過夫妻倆多年的守護,這片“綠苗苗”已經根深葉茂,與之前的滿目黃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亞斌說,“去年,水井房裝了發電設備,沙漠里豎起的兩塊大板子吸收陽光,向水井房輸電,我們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塔中采油氣管理區生產辦副主任馬強介紹,2022年新建的86座光伏電站分布在436公里生態防護林帶,總裝機規模3540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62萬千瓦時,產生的電力可滿足生態防護林每日灌溉所需,沿線植被徹底告別柴油機發電灌溉歷史,實現公路全線零碳排放。
436公里長的綠色防護林猶如一條巨龍,成為阻隔流沙湮沒公路的堅實屏障,守護著中國油氣能源運輸的動脈。
(來源:中國青年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