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4-06-06 10:09:46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6日)發布3件檢察機關依法懲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該批典型案例均由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掛牌督辦,涉及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檢測、機動車尾氣檢測等領域。包括山東省青島市林某鑫等4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浙江省杭州市H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徐某妤等3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廣東省廣州市G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李某山等6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
記者注意到,案例一為環評報告造假入刑第一案,明確了環境影響報告表(書)等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載體,第三方環境影響評價中介服務人員將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資質、簽名等材料提供給無資質的人員,制作出虛假的環境影響報告表(書)并使用,屬于提供虛假證明文件行為。
案例二明確,第三方環境檢驗檢測組織是環境領域承擔檢驗檢測職責的中介組織,與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等機構具有相似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職責,其弄虛作假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的,應當追究相關單位及人員的刑事責任。
案例三明確,檢察機關在辦理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檢測等相關專業性較強的案件時,要堅持親歷性審查原則,充分運用走訪咨詢、實地查看等手段,開展引導偵查取證、自行補充偵查等工作,進一步厘清案件事實,查明案件細節,完善以證據為中心的刑事指控體系。
據了解,2022年至2023年,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聯合部署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最高檢與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掛牌督辦、指導辦理了兩批次共5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案例,依法嚴懲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受利益驅動,在開展環評文件編制、環境檢測等業務過程中弄虛作假的違法犯罪行為,取得階段性成效。
最高檢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檢察機關將強化與其它部門的協作配合,通過行刑銜接、一體化推進等聯動機制,形成遏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組合拳”,進一步鞏固專項整治成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